40 歲的小雅(化名)罹患荷爾蒙陽性乳癌,經歷肝、肺、皮膚轉移,曾在診間哭著說:「小孩才剛上國小,我不能走。」在化療 1 年後,醫療團隊建議她接受健保給付的新一代 ADC 治療,病情逐漸穩定,甚至能與家人一同出國旅遊。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顯示,乳癌已連續多年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台灣乳癌好發於 40〜50 歲的中壯年族群,這群人往往同時肩負家庭經濟支柱與主要照護者的角色,一旦確診,對家庭與工作的衝擊尤其沉重。
過去,HER2 陽性乳癌患者可受惠於標靶治療,HER2 陰性的患者,主要依靠荷爾蒙治療,化療等。隨著健保給付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不僅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也為 HER2 弱陽性乳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可能。
乳癌分類日益細緻,逾半屬 HER2 弱陽性
根據傳統乳癌分型,HER2 強陽性病人約占總體乳癌的 15%、三陰性約占 10%,而荷爾蒙陽性病人則超過 7 成。
馬偕醫院乳房中心主任張源清醫師表示,三陰性和荷爾蒙陽性病人,約有 40〜60% 患者的癌細胞可偵測到少量 HER2 表現,推估總體乳癌患者中,超過一半屬 HER2 弱陽性,代表這些過去治療選擇有限的病人,如今也有新治療機會。
新一代 ADC ,HER2 弱陽性乳癌治療新選擇
ADC 的作用機轉就像「精準導彈」,結合標靶與化療的特性,鎖定帶有 HER2 表現的癌細胞,再將化療藥物送入其中,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也減輕全身性的副作用。
張源清進一步說明,而常見的可能副作用為噁心、嘔吐、白血球低下等,患者須依照醫囑接受治療,若有不適可及時告知醫療團隊,以確保安全性與治療效果。
HER2 是一種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就像「天線」一樣,接收訊號並促使細胞生長分裂。傳統標靶藥物治療主要針對 HER2 強陽性的細胞,但新一代 ADC 也能在癌細胞表現 HER2 弱陽性的情況下發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 ADC 具備的「旁觀者效應」,不僅能毒殺目標細胞,周邊的癌細胞也可能受到影響,擴大治療範圍。

健保新藥 + 家人陪伴,乳癌治療希望曙光
「陪伴,是病人最需要的事。」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郭雨萱說,多數中壯年的乳癌病人背負著「不能倒下」的壓力,即使身體不適,仍心繫著家庭。
郭雨萱建議,病人若能有親友陪同治療和回診,不僅能幫助理解治療內容,也能穩定情緒,降低治療風險。她強調,藥物治療與家庭支持皆重要,唯有醫療與陪伴雙管齊下,才能打造抗癌「雙塔」,幫助病人走得更久、更遠。
她曾遇過一位年輕乳癌病人,總是由婆婆陪同回診,還幫忙分擔家務,讓病人;但也觀察到,許多年長病人「怕孩子擔心、影響工作」,常婉拒孩子陪診,呼籲子女應該主動關心、參與,陪伴是治療過程中最珍貴的支持。
張源清呼籲,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乳癌治療新選擇不斷問世,但疾病存活率是與早期發現密不可分的,建議符合公費篩檢資格的女性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及早面對、接受、處理,是打贏這場仗的關鍵。」。

諮詢專家:馬偕醫院乳房中心主任 張源清、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郭雨萱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