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患在發病與治療過程中,發燒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而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感染、藥物反應、自體免疫疾病、腎上腺皮質分泌不足或是腫瘤本身所引起。大部分癌症病患因腫瘤本身或接受治療而使得身體的免疫力降低,尤其是白血球偏低的病人,常因感染而引起發燒。
腫瘤熱和普通的發燒有什麼不同?
一個人之所以會發燒,通常是因為感染、發炎反應、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或是腫瘤等因素產生了致熱物質,而這些致熱物質使得大腦前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重新設定,將標準體溫往上調整,因此就開始發燒。
而因為腫癅而發生的發燒(腫瘤熱)則與一般生病的發燒,在原因、症狀與治療上還是有所差異。
1、在發燒的原因上,腫瘤熱一般被視為腫瘤的併發症,可能是腫瘤細胞自發性的釋放內源性致熱原、腫瘤壞死因子(TNF),使病人發燒,需要透過治療腫瘤來達到退燒的效果。但一般的發燒則是因為身體遭受病毒或細菌感染,引發發炎反應所致。
2、腫瘤熱的症狀,一般來說是長時間、間歇性的低燒,通常都在攝氏38度以下,往往會持續數周,同時還會出現其他併發症狀,例如消化不良與食慾減退,但是普通發燒在服用藥物之後能有效地降低體溫,但有可能在藥效消失之後會反覆升高,一般而言要比腫瘤熱容易治療。
3、一般的發燒會引起白血球升高,但是腫瘤熱在檢查時候,則往往沒有這樣的規律。
4、在治療藥物的使用上,退燒藥物等抗生素以及抗敏藥物可以治療普通的發燒,但是對腫瘤熱則是沒有效果,一般必須在服用抗癌藥物後才能有效降低熱度。
因為腫瘤而出現的發燒有兩種
至於伴隨腫瘤出現的發燒現象,也區分成感染性與非感染性兩種,前者是由於腫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再伴隨各種併發症導致感染所造成的發熱;而後者就是所謂的腫瘤熱,如前文所說,是由腫瘤壞死因子(TNF)或腫瘤代謝產物所產生內源性致熱源被釋放所引起,而患者在發熱時全身症狀可能不明顯,,有時會因無明顯不適而無感。
而癌症病人一旦出現發燒的症狀,一般而言很容易被懷疑是感染所致,因為癌症病人很容易感染,但是也可能只是發生腫瘤熱,所以醫師必須逐一去檢視排除與確認,以避免誤以為感染而錯誤投藥,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也可能會耽誤病人進行化療的醫治進程。
伴隨腫瘤發熱常用的主要降溫方法
一、針對病因治療:
適當的抗腫瘤治療如能奏效,發熱有望消失或緩解。因此,如果能肯定或強烈懷疑為腫瘤直接相關性的發熱,化療及放療都不是禁忌。藥物降溫法:常用的有解熱鎮痛類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等。如果發熱較為明顯,可以使用吲哚美辛栓劑,一般不要輕易用皮質激素。
二、物理降溫法:
1、酒精擦浴和溫水擦浴:這種擦浴法由於操作簡單方便,在家庭和醫院應用很多。
2、冰袋降溫:普通冰袋降溫:冰袋降溫是臨床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雖經濟實用,但降溫速度較慢,且冰塊有稜角貼敷面積不確實,冰塊的硬度較高,易刺破冰袋,低溫維持時間短,需頻繁更換。
3、10%氯化鈉溶液冰袋降溫:10%氯化鈉溶液在18℃呈冰霜狀且低溫時間長,在溶化過程中形態為霜水結合,形態鬆軟,可充分接觸體表皮膚,易於固定,讓患者感覺舒適。
延伸閱讀: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