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肺癌末她絕望寫遺書 抗血管新生藥竟幫她多撐了4年

確診肺癌末她絕望寫遺書 抗血管新生藥竟幫她多撐了4年

46歲的陳小姐,平日規律運動,沒有抽菸習慣,5年前因睡眠打鼾就醫,意外發現左邊肺部有1.8公分、右邊肺部1.3公分的腫瘤,確診為晚期EGFR基因突變型肺腺癌。「一聽到『癌症』,當下的反應是『世界要毀滅我了』,」陳小姐回憶。

個性獨立堅強的她,不願意讓家人擔心,因此選擇獨自面對,她開始寫遺書、四處分送平日珍藏的物品,無心治療,只想要趕緊安排「身後事」。

原本想要讓疾病成為一個秘密,不過,某次的檢查需要特別上麻藥,醫院要求簽署家屬同意書,並且要家人陪同。沒有選擇的陳小姐,只好告訴姐姐自己的病況。「當時姐姐說,放心治療,錢的事情不用擔心,」這樣的窩心話直至她的內心,讓她燃起信心,努力調整心態,並積極配合醫師進行雙標靶治療。

陳小姐接受雙標靶治療迄今近4年,打破過往一線治療約1年就出現抗藥性的刻板印象,不但病況穩定,與正常人無異,還可以從事熱愛的手工藝品工作。「而且,後來發現自己的保險足以支應治療,花不到姐姐任何錢,」她笑到,還好姐姐的一句話,把她從絕望的深淵拉回來。

肺癌發現晚期多  現有一線標靶治療無病存活期受限

陳小姐的案例不是個案,台灣一年有超過1.3萬人罹患肺癌,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由於肺癌初期沒有症狀,等到患者因為喘、咳嗽或是疼痛等症狀就醫,多數已是出現轉移的晚期。

統計顯示,在發現肺癌時,大約只有3成左右的患者,能在第一時間接受手術治療。不過,現在的肺癌治療方式越來越多,雙和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李岡遠解釋:「不適用外科手術的病患,除了傳統化療、放療之外,目前有多種標靶藥物可提供有效治療。」

基因突變患者容易出現抗藥性 雙鏢靶治療提升存活率

台灣大約1/3的肺癌患者有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患者則大約55%可找到EGFR突變。目前健保已經核准第一代、第二代TKI藥物用於治療晚期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可以大幅提升晚期肺癌治療成效。不過,可惜的是用了1年左右,許多患者都會出現抗藥性,讓疾病繼續惡化。

所幸,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馮博皓表示,將第一代TKI標靶藥物,與現有的抗血管新生方法,加在一起變成「雙鏢靶治療」合併使用,可以讓無惡化存活期可延長到近一年半。

為什麼看似風馬牛不相關的抗血管新生方法,能夠提升TKI標靶藥物療效?李岡遠指出,腫瘤周遭的血管、微環境出現變異,讓原本應該是要幫忙對抗腫瘤的免疫系統「造反」,抗血管新生方法可以讓腫瘤血管正常化,治療才更有效果。

雙標靶齊發威 腦轉移控制率大幅提升

肺癌患者最害怕的就是腦轉移,因為腦部的血管有所謂的「血腦屏障」,也就是更嚴密的血液過濾機制,因此治療癌症的藥物很難進到腦部。李岡遠指出,第一代、第二代的TKI到達腦部濃度約剩下1%-5%,「這個濃度其實足以殺死癌細胞,前提是腦部的免疫系統不能『造反』,」這也就是抗血管新生方法能夠從旁協助的地方。

這款「雙鏢靶治療」中,TKI標靶藥物已經有健保給付,抗血管新生方法則需要自費,病人如果沒有實支實付的醫療商業保險,每個月大概要指出4、5萬元。

李岡遠指出,這幾年肺癌治療的進步非常大。即便發現時已是晚期,也不要失去信心。一個正確的組合,可以讓病人治療到與一般人無異,過著正常人的生活,甚至可以維持很久。如果能夠把現有藥物用得越久,就越有機會等到新的治療。若能將現有藥物組合出一個最長的治療時間,對患者而言也是一個有利策略。

延伸閱讀:

肺癌3期無藥可救?他用免疫療法效果好到醫生「找不到腫瘤」

最難治的小細胞肺癌 戒菸就可以避免90%風險

文/林以璿 圖/黃郁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