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泌尿上皮癌僅20%有效 提升成功率先做這個檢查

190808-腰痛_腎-

59歲的游先生身體健康,沒有任何慢性疾病,最近因為右側下背痛來門診,住院後詳細檢查發現右側腎臟腫瘤並有肝臟侵犯,手術切除後確診為右側泌尿上皮癌合併肝臟轉移,術後游先生接受傳統全身性化學治療,不過疾病還是持續進展惡化。由於游先生的癌細胞表現足夠高的PD-L1蛋白質(PD-L1:90%),醫生建議他接受免疫治療,經過半年多的治療,目前疾病控制良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醫師賴逸萱表示,泌尿上皮癌全稱「泌尿上皮細胞癌」,指的是在膀胱、輸尿管或腎盂的上皮組織產生病變,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膀胱癌為國人男性罹癌第九名,且台灣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因為過去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導致國人的在腎盂和輸尿管這些屬於「上泌尿」的上皮細胞癌,發生比例遠高於其他國家。

泌尿上皮細胞癌早期不容易發現 轉移後需要全身化療

賴逸萱指出,早期的泌尿上皮細胞癌是以手術切除為主,只要有切除乾淨,復發的機率其實不高。「但是,泌尿上皮細胞癌的麻煩之處就在於症狀不明顯,常見的症狀像是背痛,很容易就被病人當成自然老化或是其他疾病;就算是血尿,早期的血尿可能也是肉眼無法的血,不好掌握」賴逸萱說。

一旦泌尿上皮細胞癌出現轉移,復發的風險就非常高,必須用全身性的治療,賴逸萱表示,以往對於轉移性泌尿上皮細胞癌的治療方式,主要以含鉑金類(Platinum)的化學治療為主。但是鉑金類的藥物具有腎毒性,對於腎功能不佳的病人可能也不適用,臨床上甚至會遇到因為患者化療副作用嚴重而需中斷治療的情形。

健保開放給付免疫檢查點PD-1、PD-L1抑制劑治療泌尿上皮癌

幸好於2011年免疫藥物的發展,使得癌症治療選擇上有了全新的道路。賴逸萱解釋,免疫治療藥物是一種單株抗體,一般稱它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利用靜脈注射到病人體內,藥物會與標的蛋白結合,提升免疫功能達到抑制癌細胞的效果。(看不懂什麼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這篇文章告訴你➡《PD-1/PD-L1 到底是什麼?3分鐘讓你看懂免疫療法的原理!》

今年4月開始,健保已經給付免疫檢查點PD-1、PD-L1抑制劑,用在符合資格的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泌尿上皮癌、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轉移性胃癌、晚期腎細胞癌及晚期肝癌病人身上。

免疫治療並非萬無一失 只有20-30%有效且有副作用

話雖如此,目前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免疫治療用在泌尿上皮癌的有效率約只有20-30%, 這可能與病患免疫系統是否能夠被激發有關。賴逸萱解釋,想要使用免疫檢查點PD-1、PD-L1抑制劑治療,病人需要先抽血檢查體內的PD-L1蛋白質是否足夠高,如果不足,治療就完全不會有效果。

不過,即使有效率不高、能夠使用的人也不多,但是單就目前免疫治療帶來的初步成效,已經讓許多眉頭深鎖的病患和醫師重見曙光。

另一方面,免疫治療也不是零副作用,這些抗體藥物常會引發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皮膚炎,內分泌功能失調及肺肝腎腸的炎症反應,在接受治療的期間必須謹慎觀察身體反應,適時給予治療,賴逸萱表示,目前絕大多數的副作用,只要早期處理,都能夠得到控制。

延伸閱讀:

台灣人上泌尿上皮癌比例高 「無痛血尿」竟是違規中藥惹的禍

50%中年女腹部有下墜感、大笑就漏尿 3步驟揮別「中年病」

週末醫學故事:古人尿道結石怎麼辦?徒手挖!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