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互斥,甚至互相輕視的例子時有所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在康健趨勢論壇《與癌共處:愛、知識與勇氣》表示,治療癌症絕非只有單一方式,中西醫可以併治,西醫主「攻」,中醫主「守」,相輔相成。
癌症與基因
談到癌症,相信大多數的人己經可以從早期的害怕心情逐漸地調整到了能夠嚴肅面對,以及接受「與癌和平共存」的態度。
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發現包括鼻咽癌、肺癌、乳癌、卵巢癌、胃癌、腎癌前列腺癌、神經膠質瘤、頭頸部腫瘤、子宮內膜癌、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大腸癌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癌症全部都與遺傳基因缺陷有很大的關連。
但很可惜的是,人類的任何一種醫學,即使到了所謂的醫學進步的今天,卻仍然不得不向癌症委曲求全,以期能夠苟延殘喘。
君不見,只要有癌症患者在嚐試某一特種的療法之後,使得癌症獲得暫時的緩解或控制後,該寶貴經驗莫不立即受到關注與效法。
癌症治療二面向
然而,我們卻不得不冷靜地思考一下在下面將所討論的二個面向:
1.該療法的重複性之強度
個案的成功並不能代表可以將該療法視為通案!
通過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審核而量產上市的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標靶藥艾瑞莎(Iressa) 是一種屬於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抑制劑。一般而言,既然Iressa通過了FDA 所制定之SOP,理論上對於各種人種的效果應該相當。
可是,大規模的全球性臨床研究結果卻顯示,Iressa這一種藥品功效對於女性、東方人、非小細胞肺腺癌、及不抽菸的病患效果最好。後來,更進一步的研究中發現,東方人使用Iressa 的效果之所以會比西方人有效,其因在於歐美的非小細胞肺腺癌的病患中大概只有小於10%的病人具有和東方人一樣具有EGFR的突變,其比例大約是東方人的1/3。
無庸置疑地,FDA 所制定之SOP是為許多國家所重視及參考的指標。
但是,這一個例子可以讓大眾省思動物實驗與人體實驗,以及人體實驗中之人種的限制。即使美國境內擁有不同的人種,那麼在藥廠實驗過程中或許存在實驗組的人種樣本數仍有不足或偏差,致使全球的臨床試驗證明與實驗室的結果有所差異。
整個地球有數十億的人口,一般坊間所鼓吹之特定療法成功之個案的比例有多少?在目前講求量化的時代裡,經過嚴格程序的Iressa有產生了實驗室的研究結果與臨床有落差的情況下,那些沒有經過一定條件而發展出來的特定療法,其治療在大規模應用下,其結果會不會與上述案例的結果更差?
2.該療法能否涵蓋所有類型的癌症
不論是中醫或者是西醫,或多或少程度上都根基於經驗。可惜的是,經驗的取得過程中卻也受著上述之人種,或地域、或時間的因素之干擾而有所偏差;嚴重的話,甚至於根本無法具有重複性,可以被複製使用。
平時可見坊間口耳相傳或網路流傳之有關癌症的特定療法大部分都在強調能夠有效治療如肺癌、乳癌等「病名」。但是,我們卻不免有著疑問:
在西醫的癌症醫學領域裡,依據基因表現將乳癌分為一、管腔A型、二、管腔B型、三、HER-2基因及四、底細胞型(三陰性)等四大類型;肺癌也依組識結構劃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癌、腺癌、小細胞癌、大細胞癌、及支氣管肺泡細胞癌等類型。事實上,中醫也依據病因理論及患者身體所呈現之「證」型進行辨證治療。
那麼,某一特定民俗療法能否涵蓋所有中醫及西醫個別理論下之所有類型的「乳癌」及「肺癌」?倘使我們所期待的答案是可以涵蓋所有的類型的話,那麼,無疑地,諾貝爾醫學獎如果沒有頒給該人的話,那就太對不起他(她)了!
過去,西醫界曾經追求根除腫瘤手術、以強制性的化療及放療等毀滅手段來對府癌細胞。然而,迄今為止仍未能確保有百分之百的療效,只在於增加五年存活率的比例而已。無可否認地,腫瘤的復發與轉移,仍是一個難以超越的障礙,而且患者在接受強制性的治療後,生活品質普遍下降、不佳,甚至於在完成全部療程之前就面臨死神的召喚。
中醫觀點
依據現階段中醫與西醫的發展而言,分別依賴這二種醫學來達到讓病患處於無癌程度的治療目標還有一大段路要努力;然而,利用二種醫學的互補作用是可以達到延長患者的生命。也就是說,經由擷取二者的治療優點對於必須殺滅、清除或者是有效控制癌細胞是有成功的實例。
依照中醫理論治療癌症,其著眼點在於從患者所呈現之「證」,而非僅只是看到癌症病灶本身之見樹不見林的方式。治療過程結合「證」與「病」,同時進行治療與養生調理。
整體而言,中醫在治療癌症時分為「扶正」與「祛邪」兩個方向。「扶正」即在扶植及補充「正氣」,以期通過調節人體的陰、陽、氣、血、臟腑與經絡功能,提升患者本身之免疫功能,來糾正失落的新陳代謝功能及增強病患之體質,以利減少患者因接受西醫化療或者是放療所帶來的不良反應或痛苦,以期能夠達到延緩病情,抑制癌症發展的「抗癌」目的;另外一方面則是直接針對病灶與病因,以藥膳、氣功、針灸、按摩等手段來抑制或消除腫瘤生長的「祛邪」手段。
以國人常罹患之乳癌為例,中醫認為該病之發生係因長期「肝氣鬱結」所致。換句話說,肝主疏泄,喜條達,也就是一個人如果想要健康,情緒必須穩定,心情一定要保持快樂;否則,通過乳房的這一條肝經就會出現氣滯血瘀的狀況,並連帶地會影響到通過乳頭之胃經,使得消化與吸收的功能不佳而產生噯氣,胃酸上逆,長期慢性的下泄以及胃脹等類型的障礙;時間一久,體內的內分泌系統必然會受到影響,使得「陰」與「陽」處於不平衡的狀態。此時,中醫即會基於病因,採取「通」的方式來疏達肝氣,以期達到破滯祛瘀的目的,並在補益「正氣」的方面加強,以期能夠恢復「陰」及「陽」的均衡。
在治癌、抗癌的這一條道路上,中醫可行,抑或是西醫有效始終無法給予大眾一個肯定的答案。事實上,在目前可能也只能在既有的基礎上持續地努力去修正一此理論與發展有效可行的診療模式!
然而,藉著二種醫學的互補角色,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卻是有目共睹。
文/洪東正,美國馬里蘭州註冊針炙師
※ 本文授權自洪東正針灸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