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相似藥 生產與製造的二三事

實驗

生物製劑與化學藥的不同

傳統的西藥是化學製藥,透過純化與提煉有機物或化合物,再以化學反應去修飾出最佳的分子結構。而過去三十年來,隨著我們對微生物的了解與基因的研究,生物科技興起且蓬勃發展後,也開始應用於藥品的研發,就是所謂的生物製劑。生物製劑是以經過基因工程處理的活體細胞所製造,當中包含有治療性蛋白質(取代或強化體內功能性蛋白質)以及單株抗體(精準攻擊特定疾病標的標靶療法)。

表/比較生物製劑與化學藥的差異   授權自台灣癌症基金會

什麼是生物相似藥

生物製劑的出現,在過去的二、三十年,確實改變了許多疾病的治療方式,顯著延長病人存活期與改善疾病症狀。然而,隨著生物製劑陸續於不同國家的專利保護期到期,生物相似藥也逐漸出現在市場上。生物相似藥並不是學名藥,我們常聽見的學名藥,是僅透過化學合成製造出完全一樣的化學結構,製程較為簡單;相反地,生物相似藥是以基因工程於活體細胞株中生產製造,因此涵蓋了分子量、複雜度和製程方面的差異,開發程序遠比學名藥更為複雜。

為什麼需要生物相似藥

截至2020年專利將到期的生物製劑,其全球銷售額總計高達美金670億,因此市場自由競爭的商機,促使生物相似藥在近幾年蓬勃發展,而生物相似藥的出現,絕對有助於提升病患接受生物製劑療法的機會。此外,對於政府衛生部門與醫療保險單位,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下,也樂見生物相似藥的上市,以節省藥價成本。在醫藥法規的規範與生物製劑製造的經驗下,經由簡化臨床試驗以及擴展適應症的方法來節存新藥開發成本,於是回饋在生物相似藥的訂價上。而這些省下來的藥費支出,能夠再給付到其他更多開創性的新藥與醫療照護技術,以照顧更多病人。

生物相似藥的製造與嚴格的品質把關是關鍵

大多數參考藥品的製程資訊屬於專利的一部分,並不對外公開。因此,生物相似藥製造廠必須開發新的細胞株,並且自訂專有的製程。相較於學名藥,生物相似藥的開發更為精密與複雜,生物相似藥製程中有大約250項製程中品質檢測,相較於小分子學名藥則僅需約50項檢測。生物相似藥的製程中,先分析多批參考藥品以建立基準,藉由活細胞經過複雜且精細的多重步驟程序,透過上萬次的實驗數據分析、生理功能評估與最後的臨床試驗直接比較,才能確保生物相似藥與參考藥品之間的相似性。生物相似藥為與現行核准上市的生物製劑有高度相似性,也有更加繁複的法規審核標準,用以管控與維持製藥品質,為病人照護嚴格把關。

如何找到最好的細胞株,生產與參考藥品效果一樣的生物相似藥,是關鍵所在,這些步驟需要反覆的測試與篩選。另外,生產環境下,對於參數與品質的控管,也決定了每批次的藥物是不是都能維持一樣的效果。

圖片授權自台灣癌症基金會

※本文授權自台灣癌症基金會,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這種特定基因 可以幫你找出躲藏在體內的休眠癌細胞

PD-1無效癌症就沒救了嗎?聯合免疫治療讓PD-1重新反應!

中研院「AI小孩」能算命!預測腦癌存活率靠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