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治的小細胞肺癌 戒菸就可以避免90%風險

小細胞肺癌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公布的國人主要死因統計,肺癌從2007年每十萬人口34.9人,攀升至2017年每十萬人口39.2人,死亡率逐年增加。而且,每年新增超過1萬3千人的肺癌患者中,有3/4確診時已屬於第三、四期,沒辦法像早期患者透過手術等方式達到根治。

肺癌分成兩大類型,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大約有10-15%的肺癌屬於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又稱為燕麥細胞癌和小細胞非分化癌。90%的小細胞肺癌患者是長期吸煙者,也就是說這種癌症幾乎都是吸煙導致的,從未吸煙者很少會罹患小細胞肺癌。

這種最「惡名昭彰」的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區別在於它具有快速分裂、增殖和早期擴散的特性,而且很快就由淋巴或血液循環系統,蔓延至身體其它組織或器官。

小細胞肺癌初期的典型表現,是肺門腫塊合併縱膈淋巴結腫大,導致咳嗽、氣促、體重下降與衰弱,有時會造成阻塞性肺炎。偶而也會以周邊結節表現,但沒有合併縱膈淋巴結腫大的孤立性肺結節並不常見。由於小細胞肺癌的預後不佳,長期吸煙者如果有相關症狀應該更加留意。

惡名昭彰的小細胞肺癌預後極差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資料指出,病人被診斷出時,有2/3以上都已發生轉移遠處器官,無法透過手術根除,屬於「擴散期」,也就是癌症第三、四期;其它1/3的患者病灶侷限於胸腔,屬於「局限期」。

不過,由於小細胞肺癌轉移速度快,基本上無論是擴散期還是局限期的患者,都會採取全身放療及化療,藉此避免有癌細胞成為漏網之魚。整體而言,小細胞肺癌對於化療和放療具有高度敏感性,但是總體預後比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差。

如果小細胞肺癌在非常早期發現且侷限在肺部,5年相對存活率約為20%,但很少病人會歸在此類;如果癌症小規模擴散到鄰近淋巴結,但仍在侷限期,則 5年相對存活率約為10-15%,約1/3的小細胞肺癌歸在此類;而擴散期待患者,5年相對存活率約為2%。

擴散期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陷入瓶頸

基隆長庚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郭惟格表示,許多擴散期的患者會詢問,除了放療和化療,還可以再做什麼治療?而這過去的10年間,全球的科學家及醫師進行了無數的臨床實驗,卻沒有太顯著的進展。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分析,近年冉冉升起的治療新星「免疫治療」的出現,改變了沒有新療法的窘境。「鞏固性免疫治療的出現,有機會翻轉肺癌患者的命運,」陳育民指出,同步放化療後接受免疫療法作為「鞏固性治療」,有助於患者挑戰根治肺癌。

目前而言,對無法開刀的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如果在同步放化療後,再給予鞏固性免疫治療,可望透過活化免疫系統,讓體內殘餘的癌細胞被免疫系統辨識打擊,增加第三期肺癌患者挑戰根治疾病的機會。

免疫療法讓癌友多了一線生機

陳育民提及,根據去年9月世界肺癌年會公布臨床試驗結果,銜接在放化療後的鞏固性免疫治療,可降低第三期肺癌患者近5成的腫瘤復發風險,且死亡率相較於未接受鞏固性免疫治療患者減少3成。

雖然約超過2成患者可能出現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或皮疹,少數較嚴重的人,才可能有放射性肺炎或肺炎的不良反應,但對於患者來說,免疫治療的出現,著實增加挑戰根治第三期肺癌的機會。

目前,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治療準則,免疫療法已經被列入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病患的鞏固療法,不過這項療法在台灣仍是自費項目。陳育民指出,一個月要接受2次治療,每月費用約10-12萬元,療程需達1年。

延伸閱讀:

肺癌3期無藥可救?他用免疫療法效果好到醫生「找不到腫瘤」

3期非小細胞肺癌10年治療方式毫無進展 免疫療法露曙光

3種肺癌免疫療法藥物健保給付 醫生提醒:非人人都適用

第三期肺癌患者不再「沒救」了 免疫療法大幅降低復發風險!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