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切不能說話?北榮XR氣切決策衛教打破錯誤觀念

0318-01

口腔癌或喉頭頸癌病患,會因各種狀況需要做暫時氣切,而近年臺灣呼吸照護慢性病房增加4倍,其中約有69%的患者也需插管治療及後續氣切決策,如果醫療人員僅以影音或書面說明,缺乏實際臨場感,無法讓病人及家屬充分了解長期插管及氣切治療對於後續照護品質影響的差異,加上對氣切錯誤認知及道聽塗說,以致於錯過氣切黃金決策最佳時機。

許多人聽到「氣切」就搖頭,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重症加護室護理長廖淑表示,民眾聽到氣切就直覺擔心不能說話,「甚至擔心喉嚨挖一個洞,不能保有死留全屍而拒絕。」但其實,氣切者只要戴上發聲閥,就可以順利說話跟進食,跟大家既定的錯誤觀念有非常大的落差。

臺北榮總教學部臨床技術訓練科主任楊盈盈表示,有鑑於大家對於氣切的認知不足,臺北榮總首創以延展虛擬實境(XR)技術,製作中、英雙語氣切決策衛教教材,讓病患及家屬在虛擬世界中,實際體驗氣切與一般插管差異,作出最佳氣切決策;家屬還可以透過該技術,體驗學習居家氣切照護衛教,未來藉由雲端同步視訊系統,可與醫院端指導人員互動,在家中即可反覆體驗熟練照護的步驟細節,不需再奔波往返醫院。

像是一名60歲蔡先生,多年前罹患喉癌,經手術及放射治療後病況穩定,最近因肺炎加上因放射治療造成喉部狹窄,導致呼吸衰竭需插管治療。為了有效抽痰,進行發聲及後續復健,醫療團隊評估需氣切。一開始,蔡先生及其家人對於氣切感到十分焦慮惶恐。

不過,蔡先生的媳婦李小姐在親身體驗XR氣切決策衛教教材後,了解到了相較於一般插管病人僅能灌食、無法說話及抽痰不易,氣切病人具有可自行進食,裝了發聲器可以說話,且抽痰較容易等優點,因此大大增加了居家氣切照護的信心。

用XR氣切決策衛教學習家庭照護

另外,教學副院長高壽延及教學部主任楊令瑀表示,健保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中,首要業務即為「氣切護理」,如何讓家屬能快速正確學習並反覆體驗熟練照護氣切細節,減少奔波往返醫院的辛苦,是高品質氣切照護努力的目標。

楊令瑀舉例,近期有一名66歲周先生在口腔癌腫瘤切除手術後,為了避免排痰困難、感染等考量,進行了短暫性氣切。在出院返家前,周先生的兒子便是透過XR氣切決策衛教,學習到正確氣切知識,及如何居家照顧氣切病人。

台北榮總院長張德明表示,綜觀全球,將XR科技運用於醫療及衛教中的仍有限,不過北榮教學部結合「醫學教育」及「醫病共決」理念,結合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及混合實境(MR)軟硬體技術,正是透過新科技促進正確衛教的優秀案例。未來,會計劃將這款教材推廣到全國社區、醫院及新南向政策國家等,讓所有氣切的病患都能享有高品質的照護。

延伸閱讀:

我要讓爸爸插管還是安寧?醫病共享決策讓決定不再後悔

達文西機械手臂合併神經偵測手術 讓甲狀腺結節患者免割喉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