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9歲的年輕人 癌症不知不覺接近中

癌症年輕化02.001

彭幸茹/整理報導 許嘉真/表格

我遇見過最年輕的癌症個案,33歲男性,肺腺癌第三期,正在進行化學治療,在我工作的科別中,有三分之一的住院病人,是反覆入院進行化學治療的。認識他的時候,除了驚訝他的年齡及疾病外,其他看起來跟普通年輕人沒有什麼差別,但隨著每一次的入院,逐漸消瘦的身體,從可以自行走入辦理住院,到需要旁人協助推輪椅入住,不知道是第幾次療程入院時的某一天,他留下一句他很不舒服後就閉眼跟這個世界說掰掰了。

數據會說話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在民國89年-103年的癌症登記報告中,發現20-39歲罹患癌症的人數是逐年增加,民國89年在這年齡層的罹癌總數共5275人,103年來到了6076人,成長了15%。而在105年的十大死因統計報告中,也顯示了25-44 歲的死亡人口以癌症為死因首位 。

20-39歲的癌症登記報告

 

年輕人罹癌的可能原因

癌症年輕化的原因如下:香菸、檳榔、環境荷爾蒙、飲食習慣、不良的生活作息、無危機意識等,根據103年癌症登記報告中,在20-39歲男女前五名的癌症排名中,大腸直腸癌皆上榜,就被認為與年輕族群的飲食習慣有關,喜歡肉食及糖分高的食物,讓燒烤、麻辣鍋、吃到飽餐廳相當盛行,加上現在年輕人的生活作息、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常會有久坐不動的情況,運動量相對少。

而數據中顯示年輕女性最常罹患乳癌,研究中發現是傾向跟環境荷爾蒙的影響所致,在小規模的研究中,在台灣乳癌病友乳房切片的脂肪組織裡,找到比對照組更高的環境荷爾蒙濃度。

近年肺腺癌患者集中增加於輕熟女身上,也推測與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有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年紀輕的人都覺得自己離生病很遙遠,沒有所謂的危機意識,也就時常忽略自己身上所出現的不適,像是年輕人若長期排便不順比較不會聯想到可能是癌症造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癌,在台灣及國外都是常見的癌症,在性別比例上來看,甲狀腺癌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約為1:3,依組織型態可分為乳突型、濾泡型、未分化型癌、髓質型癌四種。但不用過於緊張,因為甲狀腺癌是所有癌症之中預後最好的癌症,以及現代醫學的進步,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夠被治癒,可能的致病因素歸納有:

1.碘的攝取:碘的過多或過少,都有可能導致甲狀腺癌發生。

2.輻射:已證實在孩童時期曾經接受過頭頸部的輻射易導致甲狀腺乳突癌。

3.遺傳因素。

4.雌激素。

 

衛福部國健署表示,癌症是否有年輕化的趨勢,仍需更多本土資料佐證,但為提升癌症預防知識,不只重視在中老年人身上,更是需要從年紀輕的時候開始,提醒有家族史或有潛在危險因子的年輕人需提早篩檢外,國健署將推動早期癌症篩檢的衛教宣傳,將加強民眾主動癌症篩檢的重要性,但目前暫不調整癌症篩檢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