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情緒」和「治療」一樣重要!「心理腫瘤醫學」喚起對癌友心理照護的重視

20250409_「照顧情緒」和「治療」一樣重要!「心理腫瘤醫學」喚起對癌友心理照護的重視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TPOS)理事長鄭致道指出,癌症病人的情緒照顧,如同身體症狀一樣重要,關注罹癌者不同治療階段的心理需要,是「心理腫瘤醫學」的最大目標。他說明,透過病友心理服務、醫護教育訓練、宣導及公衛倡議,結合臨床醫療與實務資源,提供癌友及其家屬社會心理支持,期待降低癌症病人的情緒困擾,在身體、心理及社會三方面支持下,達成照護癌症病患心理,順利進行正規治療提高生活品質的目標。

為了喚起社會對癌友心理健康的關注,鄭致道與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APPOEF)董事長方俊凱多年來在國際積極倡議,促成每年 4 月 9 日設立為「世界心理腫瘤日」(World Psycho-Oncology Day, WPOD),串連全球的力量,為癌友與其家人撐起心理支持的防線。

心理照護  絕對是癌症治療不可或缺的一環

鄭致道說明,通常在一般民眾在聽到自己罹癌的瞬間,精神上會先遭受巨大的打擊,接著依每個人個性的不同、家屬的陪伴程度以及個人生活經驗,反思沉澱後決定如何接受這個打擊。然而,即使心理上已經接受必須開始接受治療,但臨床上可以明顯看到許多患者走不出罹癌的情緒障礙,甚至有許多病友會陷入恐懼而產生抗拒治療的狀況。

鄭致道強調,上述這些在醫院最常看見的景象,反映在癌症治療的漫長旅程中,除了身體上的病痛,許多病友同時也承受著沉重的情緒壓力與心理煎熬。儘管醫療科技不斷進步,但心理照護常常被忽略,成為治療中的缺口。

心理狀態、情緒 應與其他生命徵象一樣被監控

鄭致道進一步說明,在醫院的任何治療,都少不了「生命徵象」監測,其內容包含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如此可以反應身體目前的狀況,當任何一項不在正常範圍內,即代表身體某部位正發生問題,甚至是生命即將無法持續。

他提及,除了每天注意生命徵象的變化,也應加入情緒的篩檢,這樣一來,可以提早接收到身體發出的警訊,甚至利用實用的資源與工具(如:1-10 分情緒量表)了解每個患者目前的心理狀態,可以讓生理及心理的治療達到平衡。

陪伴並協助病友日常的家屬也需被照護

鄭致道指出,在癌症背景下,可能導致臨床上顯著的焦慮和憂鬱的因素包括對生命的威脅、對預後和治療結果的不確定性、對毒性治療的擔憂、因毒性治療導致的功能障礙以及身體症狀本身,通常包括疲勞、疼痛、噁心、脫髮、神經病變和化療腦。

他強調,尤其在病患進行化療一陣子後,一定會出現許多生理上的副作用,此時,情緒的低落、波動程度都會相對大;在一旁日夜陪同的照護者當然難免也會身心俱疲,因此,在心理照護的這塊必須延伸到照顧者身上,讓照顧者強壯並能持續給予病友支持,對改善患者的憂鬱和焦慮會有相當大的幫助。有更好心理支持,癌症病人生活品質提升,存活率也會大幅上升,他也建議,政府未來能將心理腫瘤、心理照護變成癌症治療健保給付項目。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醫師: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鄭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