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力、瘀青得當心!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微量殘留病灶」達標 降低復發和死亡風險

20240321_無力、瘀青得當心!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微量殘留病灶」達標-降低復發和死亡風險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一種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但病程發展卻非常快速,短短數週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其好發於兒童患者,但相較於癌童有高達 85% 以上的治癒率,成人患者因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風險高達 7 成。

60 多歲的黃女士去(2023)年 2 月初,因為體力變差、容易喘,腹腔、背部的疼痛日益加劇,輾轉到了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柏旭的診間就診,經檢查確診屬於「費城染色體突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儘管在隔週就接受化療合併標靶治療,但在同年 6 月就發生復發,須立即重啟化療。後經藥物使用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的目標後,降低復發風險,並於同年底規劃異體幹細胞移植,在經歷了 2 個月的隔離以後,終於在今年 2 月出院,與家人溫馨過好年。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移植後復發機率高,5 年存活率僅剩 7%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暨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表示,成人患者想要穩定控制疾病的關鍵之一就在於異體幹細胞移植(俗稱骨髓移殖),但移植後若發生復發,5 年存活率可能只剩下 7%,50 歲以上的患者更是驟減至 3%。

李啟誠指出,異體幹細胞移植前,可先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殲滅癌細胞,達到微量殘留病灶陰性,也就是「把癌細胞殲滅到連先進的精密儀器都檢測不到」,提升移植的預後成效、延長存活與疾病控制時間;倘若不幸復發,除了化學治療之外,已有許多不同藥品可以選擇,醫療團隊仍可為患者搶時間救命。」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治療 3 階段,高危險族群建議異體幹細胞移植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暨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中表示,患者發病後的惡化速度可能非常快速,曾有一臨床個案,明明幾天前才做完健康檢查確認血球指標正常,沒想到就診時卻已有發病跡象!因此提醒民眾,若莫名出現 1 週以上的蒼白無力、感染發燒、瘀青、出血不止、骨骼疼痛或是淋巴結腫脹等症狀,務必及時到醫療院所進行血液與骨髓檢查,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黃泰中指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上分為 3 大階段:

  • 第 1 階段:誘導期,以高劑量化療為主,並視基因突變與否加入標靶藥物,把癌細胞殲滅至 5% 以下、達成完全緩解為目標。
  • 第 2 階段:鞏固期,以殺死剩餘的癌細胞為目標。
  • 第 3 階段:藉由低劑量藥物避免復發。至於屬於高風險復發、難治或復發型的患者,則建議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較有機會長期穩定控制疾病。

治療達「微量殘留病灶陰性」爭取較好的預後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科主任郭明宗指出,異體幹細胞移植前,要先透過高劑量化療殲滅癌細胞,才可接續植入異體幹細胞;植入後,也需住進隔離病房避免感染。為了不讓辛苦白費,醫師往往會在移植前盡可能協助患者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爭取更長的存活時間、更穩定的疾病控制。

郭明宗指出,在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前,除了高劑量的化療,也可以在藉由免疫治療藥物,爭取較高的機率達成微量殘留病灶陰性的目標,有望提升移植後的成效。若仍治療反應不佳或是發生復發,臨床上也有許多不同藥品可以接續使用,切莫因為恐懼而放棄治療。

蘇柏旭最後提醒,經過異體幹細胞移植後的患者,需要定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免疫力往往相對較差,平時要避免飲用生水、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出門時也建議勤戴口罩。疾病穩定控制後還是要遵從醫囑定期回診,進行血液、骨髓以及微量殘留病灶檢查,以利在復發初期及時控制,避免過往的治療努力功虧一簣。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柏旭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中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科主任郭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