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花蓮市長蔡啟塔因口腔癌離世!男性罹癌比例高,醫提醒出現 2 警訊該就醫

20230727_每年-8000-人罹患口腔癌、9-成病人是男性!醫提醒:除了定期檢查揪癌變,日常-2-方法注意口腔狀況-

前花蓮市長、縣議員蔡啟塔今(24)日傳出因病離世,享年 65 歲,而生前他罹患口腔癌超過 20 年,受盡病痛折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超過 8000 人罹患口腔癌,平均每天約有 23 人新診斷為口腔癌,患者中 9 成為男性。醫師指出,約 50 歲到 60 歲為診斷出口腔癌的最高峰,但近年也不乏 30 歲就罹癌的年輕病人,民眾應檢視自身習慣,有警訊就該就醫。

蔡啟塔出生於嘉義,但於 2002 年至 2010 年間擔任花蓮市第 14、15 屆市長,後續有轉換跑道擔任花蓮縣議員。不過他涉嫌於任職市長期間收取回扣、圖利廠商,遭判 15 年、褫奪公權 7 年,於 2020 年 6 月入獄服刑。因其罹患口腔癌,入獄後健康狀況不佳,半年多以前病情惡化,獲保外就醫,仍不幸不敵病魔而離世。

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部主任、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提到,無論年輕或中年,口腔癌多與他們本身的生活型態有關,約 8 至 9 成患者有菸酒、檳榔的習慣。國健署也提出更準確的數據,約 8 成有吸菸行為,7 成有嚼檳榔行為,超過 5 成的患者有吸菸且嚼檳榔。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口腔潰傷久未癒合、摸到腫塊就是警訊

朱本元說明,口腔癌的典型症狀包含初期口腔潰傷,比如在口腔內夾黏膜、底部黏膜、舌頭表面或牙齦長出白斑或紅斑,且超過 2 周仍未癒合,就該當心。後期的症狀則因腫瘤在口腔越長越大,因此可能會摸到腫塊,通常生長於上下顎關節處,會造成嘴巴難以張開。

國健署指出,口腔癌發生的部位涉及面頰、舌頭、唇部和上下頜骨等執掌呼吸、咀嚼、吞嚥跟語言等重要功能。想要預防口腔癌,除了不要養成吸菸或嚼檳榔習慣外,台灣大學研究也證實,定期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 21 % 晚期口腔癌的發生風險及 26% 口腔癌的死亡風險。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只要 3 分鐘,可以診斷出癌前病變或病兆

為防治口腔癌的發生,政府提供 30 歲(含)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的民眾每 2 年免費 1 次口腔癌篩檢,符合政府補助對象之 30 歲以上有菸檳習慣的民眾,每 2 年可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的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發現異常,儘快接受正確治療,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機會。

目前的口腔篩檢是藉由醫師目視及觸診口腔黏膜的 3 分鐘檢查,診斷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至於日常檢查,朱本元建議,可以定時觀察自己口腔中是否有超過 2 周以上沒有痊癒的白斑,或在潰傷下摸到腫塊,如果則應前往牙科或耳鼻喉科進一步檢查。

早檢查早治療,5 年存活率達 8 成

全國癌症篩檢資料顯示,每 2 年 1 次口腔癌篩檢,可以發現近 3,000 名癌前病變個案,與約 1,000 多名口腔癌。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早期檢查並及時治療,5 年存活率高達 8 成,但若延遲發現或置之不理,未積極治療,晚期個案存活率通常不到 4 成。

另外,凡是有嚼食檳榔與吸菸行為的民眾,需及早戒除菸檳等有害物質,若有需求,也可以到醫療機構接受戒治服務,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國際頭頸部腫瘤聯盟將每年 7 月 27 日訂為「世界抗頭頸癌日」,希望也能在這天,傳達給民眾口腔癌防治的正確觀念,及早發現早治療,依然能擁有健康的人生。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部主任、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

延伸閱讀
舌部潰瘍是火氣大?當心是口腔癌作祟!醫籲:遠離致病 3 元凶、定期 1 檢查成功抗癌
口腔癌會有 5 種特殊症狀!戴口罩就聞到自己口臭、口腔長白斑都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