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治療10年存活期達9成!不同年齡罹患甲狀腺癌 存活期大不同

20230720_初期治療10年存活期達9成!不同年齡罹患甲狀腺癌-存活期大不同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癌症,雖未列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卻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 7 位,每年平均新增 5,000 例,其中,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 3 倍,常見於 2 個年齡層高峰,一個是 20 至 30 歲,其次為 50 歲以後。

高雄榮民總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諶鴻遠表示,目前醫學無法明確指出甲狀腺癌發生的確切原因,由於甲狀腺癌初期幾乎是零症狀,當病人覺得喉嚨吞嚥時有「卡卡」的異物感,或是原本比較尖銳清脆的聲音變得沙啞,都已是中晚期,若已肺部轉移則會有咳血症狀,骨轉移時則會有骨骼疼痛等問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少數以年齡為分期依據的癌別 55 歲為主要分界

諶鴻遠強調,甲狀腺內含有濾泡細胞與 C 細胞,若癌症源自於濾泡細胞時,90% 為乳突癌、其次為濾泡癌約 5 至 10%、未分化癌占 3%;若是由 C 細胞演化的癌症則為極少見的髓質癌,僅占 1%;治療上,乳突癌與濾泡癌也比未分化癌與髓質癌較為樂觀。

臨床上,當病人診斷為未分化癌時,約有 5 成平均餘命不到 1 年,30% 的病人更可能在 2 至 3 個月內撒手人寰,讓病人及家屬促不及防,留下諸多遺憾。

甲狀腺癌是少數以年齡作為分期依據的癌別,諶鴻遠表示,若在 55 歲以前發現,病人為第一期的無轉移或第二期的遠端轉移個案,存活率至少可達 8 成;超過 55 歲才被診斷,則類同一般癌症以嚴重度區分為一至四期。

第一期:腫瘤仍局限於甲狀腺的腺體內,尚未擴及至臨近的淋巴及正常組織,10 年統計存活率為 95 至 99 %。
第二期:附近淋巴受些許影響,在治療良好的情況下,存活率能維持在 9 成。
第三期:淋巴轉移,影響氣管或食道,病情會急轉直下,存活率約為 7 成。
第四期:嚴重頸部淋巴及遠離轉移,影響到側頸淋巴,存活率不到 5 成。

甲狀腺癌是少數以年齡作為分期依據的癌別, 55 歲以前發現,病人為第一期的無轉移或第二期的遠端轉移個案,存活率至少可達 8 成。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口服藥物取代放射線治療 提高病人意願

早期甲狀腺癌一旦發現傾向全切除,術後則長期吃甲狀腺素,以減少水腫或掉髮問題。針對無法完全清除腫瘤、淋巴或遠端轉移、癌症復發等病人,可以採用放射碘治療,特別是目前能夠以口服藥物方式取代放射線治療,提高病人治療的意願與方便性。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無聲無息的甲狀腺癌,在中晚期時約有 70 至 80% 肺部轉移、20% 骨轉移、5 至 10% 腦轉移,針對少數復發轉移、碘-131 治療及服用甲狀腺素均無效的病人,過去沒有很好的相對應標靶治療藥物,延長病人的生命。

精準醫療找出相對應標靶藥 有助延長生命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晚期遠端轉移甲狀腺癌的治療也走向精準醫療,病人可選擇 NGS 基因檢測,進一步找出相對應的標靶治療藥物。根據臨床統計,國內甲狀腺癌病人中約有 5 至 10% 的病人帶有 RET 致癌基因突變,透過專一性標靶治療藥物,有機會再度延長生命。

諶鴻遠強調,RET 標靶藥物具有改善癌細胞分化及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特點,對放射碘的吸收能力也會增加。他分享臨床案例,一位轉移性甲狀腺癌症病人,經 5 個月 RET 標靶藥物 Pralsetinib 治療後,恢復到正常吸收放射碘的能力,腫瘤細胞被吞噬瓦解之後,各項指數回到正常值,且與以往多標靶藥物常見的尿蛋白、高血壓、腹瀉、手腳脫皮及掉髮副作用相比改善許多。

儘管晚期轉移甲狀腺癌已朝向精準治療之列,但現階段在台灣只有 RET 基因突變的患者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標靶藥物,而在國外 BRAF、NTRK 基因突變已有相對應的藥物。未來醫界努力的方向,是為更多病患找到更多的治療藥物,以延長其存活期並改善生活品質。

文/癌症希望基金會 編輯/賴以玲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高雄榮民總醫院核醫科主任諶鴻遠

延伸閱讀
晚期甲狀腺癌有哪些治療選擇?放射治療無效也有解方
甲狀腺癌十年發生率成長95%!早期無症狀如何及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