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超過一萬人死於肺癌,是連續 42 年奪走最多國人性命的癌症。高達 4 成的肺癌病人發現時已經骨轉移,不僅影響病人生活品質,也會增加死亡率。醫師提醒,骨轉移應積極治療,維持生活品質才能跟癌症作戰。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肺腫瘤科主任郭志熙表示,肺癌早期沒有症狀,等到有症狀往往已是晚期,在初診斷的病人中有 5 至 6 成已經是第三 B 期、四期,肺癌一旦轉移就是第四期。最常見轉移的部位是對側的肺、骨頭、腦等。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腦轉移令人聞之喪膽 骨轉移機會更高
其中令人聞之喪膽的是腦轉移,約 3 成的病人會出現腦轉移;骨轉移較易讓人忽略,但是比例甚至高於腦轉移,有高達 4 成的病人會骨轉移,不容小覷。
雖然骨轉移沒有腦轉移致命,但是會出現疼痛、壓迫神經、骨折等症狀,轉移侵蝕的範圍越大、越深,症狀越明顯,對生活品質影響甚鉅。尤其骨折必須臥床時,會伴隨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增加死亡率,必須積極治療。
郭志熙說,肺癌有很多種類,不同類型骨轉移的發生率也不同。肺癌中最多的是肺腺癌,其中 35% 的病人會發生骨轉移,而鱗狀細胞癌有 15% 會有骨轉移。若是在骨轉移時才發現肺癌,此時要確認是何種肺癌再決定治療方法,肺腺癌可做基因檢測尋找是否有適合的標靶藥物,鱗狀細胞癌可視 PD-L1 的表現量,決定是否進行免疫治療。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骨轉移積極治療不可怕 保骨針是最基本治療
肺癌骨轉移可依嚴重程度採用適合的療法,包括保骨針、放射療法及開刀治療。郭志熙指出,人體的骨頭中有蝕骨細胞和造骨細胞,就像翹翹板一樣是處在平衡的狀態。癌細胞侵犯之後,蝕骨細胞會提高,翹翹板偏向一邊,骨頭會被破壞的越來越厲害。因此,骨轉移最基本的治療就是一個月打一次保骨針,可以壓抑蝕骨細胞,恢復到平衡狀態。
若骨轉移的症狀已經非常疼痛,建議進行放射線治療,一個療程為 5 至 10 次,一天一次,一次要照射 5、10 分鐘結束,約做 5 至 10 天,改善疼痛。若是骨轉移已造成骨折要進行手術治療,例如已轉移到髖關節就得做關節置換術。
保骨針有骨頭壞死副作用 治療前先做口腔檢查
郭志熙指出,保骨針可以恢復骨頭平衡狀態,是骨轉移重要的治療工具,已出現骨轉移的病人可以申請健保給付。不過,保骨針可能出現骨頭壞死的副作用,主要是頷骨發炎壞死,打保骨針前要請牙科醫師評估牙齒狀況,治療期間要注意口腔衛生、預防蛀牙、避免拔牙。
另外,也可能出現低血鈣的副作用,發生抽筋、手腳麻木、疲憊等症狀。郭志熙解釋,保骨針會壓制蝕骨細胞,鈣需要靠蝕骨細胞溶出至血液,所以有些病人會產生血鈣不足現象。不過,低血鈣可以透過多曬太陽或是補充維他命 D、鈣片來改善。
郭志熙提醒,肺癌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不過已經骨轉移的病人也要積極治療,因為肺癌的藥物日新月異,現在已經有很多藥物可以使用,只要將骨轉移控制好,維持好的生活品質、身體的質量,就有機會一棒接著一棒的治療,延長生命。
文/癌症希望基金會 編輯/賴以玲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肺癌治療走向「精準化」 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幫助用藥、追蹤復發
空污如何導致肺癌?《Nature》剖析關鍵污染讓身體慢性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