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歲上班族健康檢查時發現左邊頸部有腫塊,抬頭時更為明顯,經超音波、細針抽吸及細胞學檢查,確診為甲狀腺乳突癌。後經全甲狀腺根除手術,並且安排放射碘治療,患者目前持續在門診服藥追蹤。
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的 2020 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是 10 大癌症中發排行位居第 7 名,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癌症。另根據報告提供的性別資料顯示,男性甲狀腺癌並未進入男性癌症發生排行前 10 名,女性甲狀腺癌卻在女性 10 大癌症發生排名第 4 名,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顯示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且甲狀腺癌發生率在女性是男性的 3 倍,高峰期是 45 至 55 歲。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發生原因不明 較常見乳突癌占八成
奇美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王文慶表示,甲狀腺癌的發生原因不明,最常見的症狀是頸部腫塊,其他症狀包括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高風險的族群包括曾經暴露於高量的放射線、或頭頸部的放射治療者、家族史、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病史、職業或環境暴露汙染等。
甲狀腺癌的分類,最常見為乳突癌,約佔 8 成,生長較緩慢,也會停留在局部較久,易導致病人輕忽,也較常轉移到淋巴腺,但不易發生遠端轉移,所以存活率也較其他類型高;其次是濾泡癌(15%),其他就是更少見的髓質癌、未分化癌、淋巴癌、或其他轉移性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多元治療策略 全切除病人需終身服用甲狀腺素
王文慶表示,甲狀腺癌通常會先透過血液檢查來判斷是否功能有無異常後,再進行超音波檢查,並針對懷疑的病灶,透過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來判斷是否為惡性。
而確診為甲狀腺癌後,通常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癌最主要的方式,並且根據病理報告,可以進一步決定下一步是否須要放射碘治療。
放射碘治療是利用甲狀腺細胞會攝取碘的特性,藉由放射線來殺死癌細胞,並需搭配停止服用甲狀腺素及限碘飲食。而對放射碘治療無效者,可以選擇標靶治療及體外放射治療。
醫師也提醒,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術後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補充,不可貿然停藥,避免甲狀腺功能不足而引起不適,也要定期回門診追蹤及檢查。
定期超音波檢查 發現異常需儘早就醫
根據奇美醫院統計 2022 年門診中,有 171 人檢測出有甲狀腺癌。其中,甲狀腺癌的女性人數約為 131 人(占 76%),高於男性 40 人(24%),以 41 歲至 50 歲的中壯年族群為最多,約有 53 人(30%),51 歲至 60 歲的高齡族群則為其次,約有 36 人(21%)。
王文慶也提醒,民眾平時可檢查頸部,若有異常腫塊時,應立即就醫,也可在健康檢查中安排甲狀腺超音波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治療。若是確定診斷為甲狀腺癌,千萬別逃避,因為大部分的甲狀腺癌生長比較緩慢,藉由積極和適當的治療後,大部分的病人都得到相當好的預後。
文/賴以玲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女性甲狀腺癌風險高 3 倍! 5 症狀易被忽略:常嗆到就要留意
女星林欣霈罹甲狀腺癌!專家盤點甲狀腺癌高危險族群、症狀、診斷及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