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怡是27歲的小資女,最近她因為換工作而去做了員工健檢,沒想到健檢報告之中的子宮超音波項目,發現她有3~5公分左右的囊腫,上面只有寫了「需進一步檢查」就沒有其他的說明。於是小怡只能先自行上網搜尋大概是何種病症。
子宮超音波健檢 可能發現的囊腫類型
做子宮超音波健檢的時候,可能發現的囊種類型大致分類為卵巢性囊腫或是子宮性囊腫兩種。
1.卵巢性囊腫:可能是排卵出現的功能性囊腫,例如濾泡囊腫和黃體囊腫,這種類型的囊腫成因和女性荷爾蒙的分泌有關,若在正常月經週期接近排卵日出現3公分以上的卵泡,看起來就會像是囊腫,而排卵後大於3公分以上的黃體,有時看起來也像個囊腫,這樣的囊腫會隨生理期而消失,不用擔心。另一種則是病理性囊腫,例如巧克力囊腫、畸胎瘤、腺體癌所造成的。
2.子宮性囊腫:常見會影響子宮囊腫的原因有子宮息肉、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症等3種成因。其中,子宮息肉屬於良性腫瘤,但是出現症狀時還是切除比較好,避免造成不孕。而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症容易造成月經過多和不正常出血,需要進一步確診。
婦科專家這麼說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蕭勝文說,針對卵巢性囊腫或子宮性囊腫,除非是癌變,基本都是屬於良性,但這也需要進一步做切片檢體才能確認囊腫是否為惡性。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則表示,囊腫大小和是否為良性或惡性並沒有關係,有些惡性囊腫可能只有0.7公分,但有些良性囊腫則可大致3公分以上。
劉偉民說,卵巢癌通常會伴隨有經痛的現象,這需要醫師,經由超音波加上問診和內診檢視沾黏的狀況,並經由囊腫是否質地均勻、屬於固體或液體或囊腫內是否有血流?來斷定囊腫是否為良性或惡性。此外,因為囊腫和腫瘤的判斷並非一般網路寫的幾公分以上以下,來判斷惡性程度這樣,一切都還需要進一步檢測,需由專業的醫師提供資訊,切莫相信網路資訊自行判斷。
延伸閱讀
20萬台灣女性子宮內膜異位! 「頻繁出血、經痛」可能發展成3種癌症
《Scientific Reports》:菌群失調 成為子宮頸癌罪魁禍首!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