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病毒」執行免疫療法!讓皮膚黑色素瘤患者存活期延長1倍

皮膚癌靠免疫療法-01
  • 「惡性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預後最不好、致死率最高的,如果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就可能產生黑色素沈積的變化。但黑色素瘤過去都採取手術切除的方式,不但影響外觀,還可能造成淋巴回流不良、水腫等問題,新型的免疫療法就成了另一種選擇。

皮膚黑色素瘤

亞洲人的惡性黑色素瘤最常見在腳趾甲下,尤其是大腳趾,但只要是身體任何地方的色素、即使是從小就有的痣產生變化,像是外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非圓形、顏色改變或不均勻、大小超過0.6公分、產生潰瘍或容易流血,就可能是皮膚癌。

惡性黑色素瘤很可能往周圍皮膚、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所以多半會在早期發現時就進行手術切除,依照癌細胞的侵入程度,決定切除的範圍大小。

而避免轉移的「淋巴結手術」也是重點,只要腫瘤侵犯到真皮層,就必須處理,但切除後,可能造成淋巴中的組織液回流不良,形成上、下肢水腫,手臂或腿部僵硬、不靈活,甚至產生皮膚潰瘍或反覆蜂窩性組織炎。

揭開癌細胞的「假面」

晚期黑色素瘤使用化療時,腫瘤客觀反應率(腫瘤緩解的比例)只有15.3%,有效時間只有5~7個月,使用標靶藥物可以將無惡化時間延長到9~11個月。但如果將免疫療法加入化療、作為第一線療法,存活期延長到11個月,單獨使用免疫藥物,無論是存活率、反應率都比傳統療法來得好。

免疫系統是經由T細胞辨識外來抗原,進而消滅侵入的病菌,黑色素瘤就屬於細胞會產生突變的類型,所以免疫細胞可以尋找到陌生的抗原。但正常細胞上的「免疫檢查點PD-L1」,可以取消T細胞的毒性,以免自己被攻擊,而癌細胞也會發展出PD-L1,所以到後期越來越難治。

目前使用的免疫療法,則多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來破除癌細胞跟PD-L1的連結,讓T細胞可以正確攻擊,達到啟用自身免疫系統的效果。

讓病毒激發免疫系統

2013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中,提出針對黑色素瘤的「病毒療法」,當時主要是以改造過的病毒來攻擊癌細胞,可以對癌細胞造成有效的裂解。但這種做法等於是「送一支孤軍去打敵人」,所以近幾年的醫學發展,慢慢傾向「以病毒刺激免疫系統來作戰」。

這一類病毒被稱為「溶瘤病毒」,經過實驗室的基因改造,它們變成可以感染、並殺死癌細胞的病毒,在病毒本身死亡後,還可以激發身體的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

另外,在腫瘤中,有時候也可以發現已經被癌細胞「浸潤」的淋巴細胞,就稱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這類細胞經過培養後,可以對癌細胞有良好的攻擊效果,如果同時透過施打激發免疫系統的「白血球介素」,就能達到攻擊癌細胞的目標。

不過免疫療法還是有副作用,會對一般人有「感冒症狀」,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發炎等免疫反應,但對於有免疫疾病的人,幾乎不能使用,不然會造成嚴重的過敏現象,反而有問題。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