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達肝癌急速惡化逝世!免疫+抗血管新生標靶組合成為肝癌晚期病友新希望

0302-業_肝癌免疫治療

傳奇港星吳孟達因肝癌過世,留下一片對當年香港電影的懷念。雖然他在之前就已經檢查出身體不適,但還是敵不過病魔。而在台灣,肝癌跟肺癌是兩大「死亡癌症」,以全部癌症的排行榜來看,肝癌發生率雖僅有第 4 名,死亡率卻一直維持在第 2 名;周圍沒有神經的肝臟,總是要到晚期、腫瘤轉移或大到壓迫到其他器官,才會發出癌症的警訊,有超過 6 成的患者都在晚期確診。

而晚期肝癌的治療方案選擇不多,以標靶藥物治療為主;然而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加上生活品質變差,還有效果不彰、隨時擔心再度復發的憂慮,有時候讓人很想直接放棄治療。

不過,隨著免疫療法的出現,晚期肝癌的治療也有大幅的進步。雙和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燿宇說,目前在肝癌治療上,免疫療法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療法」,的確能看到很不錯的成效,不少病人的腫瘤都縮小、變得能和平共處,還有病人的腫瘤完全消失。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免疫療法+抗血管新生標靶成為晚期肝癌一線新療法

免疫療法是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意思是利用藥物將被癌細胞騙過的免疫細胞重新「喚醒」,進而殺死體內的癌細胞。

免疫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

在癌細胞、免疫細胞中,都有一個「免疫檢查點」,它就像是免疫細胞的煞車,避免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反而傷害到身體。但癌細胞會讓免疫細胞煞車「煞過頭」,免疫細胞開始睡覺而不殺癌細胞,方便癌細胞不斷生長。

免疫療法則是用藥物去「拔掉」癌細胞上的煞車(PD-L1),讓免疫細胞可以順利找到癌細胞而殺死,因為是啟動自己的免疫系統去攻擊癌細胞,所以副作用、不舒服的程度,都比其他治療小很多。

不過單用免疫療法的效果並不那麼好,研究人員也開始嘗試「組合療法」的搭配,目前證據較明確的是用免疫療法加上標靶治療,結果顯示可讓效果提升很多。

2020 年,一項跨國研究針對「免疫療法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療法進行研究,發現在晚期肝癌的存活率、反應率、副作用與生活品質的改善率、長尾效應等數值,都有令人感到振奮的成績。

「因為新式標靶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抗血管新生』,也就是抑制癌腫瘤長出新的血管,避免新生血管輸送養分,進而把癌細胞餓死。而癌細胞死亡的時候,會放出專屬癌細胞的抗原如蛋白質片段或 DNA 等,這時,被免疫療法喚醒的免疫細胞就會接收到,順利學會如何辨識癌細胞,自然就會去攻擊,腫瘤也就獲得控制。」謝燿宇說。

另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來自17個國家、111個地區的501名患者中,華人的治療效果又更明顯,存活時間也比平均來得長。

如果觀察腫瘤消除 30% 以上的反應率,免疫療法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的患者有 3 成,單用傳統標靶的患者只有 1 成;組合療法的生活品質改善時間也能維持大約將近 1 年,單用標靶則是 3~4 個月。簡單來說,如果使用免疫療法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療法,華人的平均存活期能達到 2 年左右,傳統標靶則是 1 年,存活期延長了 2 倍。

「現在並不知道華人治療效果特別好的原因是什麼,但對患者來說可以增加信心,了解有這項選擇。」謝燿宇說,這可以說改寫了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的準則,「每過一線,治療效果就有可能打對折,所以在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使用免疫組合療法,是目前看起來最好的方式。」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哪些人適用免疫組合療法?

不過要適用免疫組合療法,需要經過很詳細的評估。謝燿宇說,通常會用 Child-Pugh score 來評估病人的肝臟功能,包括黃疸、凝血功能、白蛋白指數、腹水情況以及肝腦病變等,身體狀況相對比較好、自理生活的能力不太差、營養情況尚可的才會考慮做免疫組合療法。

謝燿宇也舉了 2 個進行過免疫組合治療的案例,「他們兩位的效果都不錯,到現在都控制得很好。如果晚期肝癌病友身體狀況許可,經濟上無虞或有保險可給付費用,也可以與醫師討論,考慮使用這樣的療法。」

案例一:

60 幾歲女性,確診晚期肝癌後進行栓塞治療,成效不彰。

醫師建議採用免疫組合療法,評估後以本身保險支付自費費用,用藥 4 個多月,腫瘤完全消失,持續用藥 1 年,目前未復發。

案例二:

50 幾歲男性,確診晚期肝癌併骨轉移。

醫師建議採用免疫組合療法,用藥 1 年後腫瘤縮小,未再蔓延長大,到現在 2 年多,處於和平共存的狀態。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第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助抗癌更顯著!研究:3大機制抑制腫瘤生長

肝癌術後追蹤現曙光!台大消融術後:發現ctDNA甲基化有望更精準監控早期復發

肝移植治癌還能防復發!林毅志:搭配「降階治療」復發最低,末期也有望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