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是人體製造血液的源頭,存在在較大的骨頭裡,像是脊椎骨、肋骨、胸骨、骨盆等,就像我們吃雞肉咬碎雞骨頭時,裡面暗紅色半固體的軟髓。骨髓負責製造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各種血液細胞。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何時需要做骨髓檢查?
而當我們的血液或血球異常的時候,醫師就會評估是否需要做骨髓檢查。
像是抽血的時候發現有太多不成熟的白血球在血液中,可能是骨髓癌化的徵兆,醫師就會抽取骨髓檢體來看看是否為白血病,進一步了解骨髓造血組織的變化,檢查細胞、染色體跟基因是否正常。
做骨髓檢查可以評估的項目很多,大概可以分成 3 項。
- 檢查骨髓中鐵的含量、細胞密度、造血細胞成熟的比例是否正常。
- 確認是否有臨床上的血液疾病,例如,看看惡性腫瘤侵犯骨髓多少百分比,決定白血病的癌症分期。
- 檢查原發性的血液疾病對治療的反應是否適應,例如,吃藥是否有改善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讓血液中的血小板數量維持在正常的範圍內。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骨髓檢查的 4 大迷思
而多數人聽到抽骨髓會有種恐懼感,擔心抽骨髓會導致下半身癱瘓等等,臺大醫院血液科醫師林建嶔釐清大家對抽骨髓最常見的 4 種迷思。
迷思一 認為抽骨髓會造成半身不遂或傷及神經系統
從臀部兩側摸下去,在皮下按到硬硬的地方,也就是坐骨,坐骨中的就是我們要抽的骨髓。醫師會在臀部附近打局部麻醉,用針在最接近皮膚表面的位置抽出骨髓來化驗,並不會傷到神經系統,十分安全。
迷思二 認為抽骨髓是抽龍骨水(脊髓液)
抽骨髓和抽脊髓液是兩件不同的事情,脊髓液是包覆脊骨的液體,脊髓則是在脊骨裡面的東西。要抽脊髓液時,醫師會做局部麻醉,從第三節跟第四節腰椎之間抽取脊髓液。
就和抽骨髓一樣,抽脊髓液的安全性也很高,因為第三節腰椎已經沒有中樞神經,且當針碰到脊髓液中的神經叢也會滑掉,很難對神經造成傷害,癱瘓的機率非常低。
迷思三 認為抽骨髓非常疼痛
若是有經驗的醫師,在打完適量的麻醉藥後,抽骨髓時並不會到非常的痛,因為在打了局部麻醉後,針進到骨頭的疼痛感會很低,不過在針抽出來的瞬間,會覺得有點痠。
迷思四 認為抽骨髓需要長時間住院
骨髓檢查不需要住院,如果醫院的設備許可,在門診做抽骨髓即可,且抽完以後,躺著恢復約 20 分鐘就可以回家了。
林建嶔說,要確診血液相關疾病除了檢查症狀、抽血結果有問題,再來就是要做骨髓檢查。希望大家能破除對骨髓檢查的迷思,在需要的時候安心地做檢查,找出血液疾病的發病原因,盡早接受治療。
文/莊筱彤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