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小孩的大煩「腦」 50%腦癌患者只能活一年

腦癌-01

傳統治療腦癌,會先以手術切除腫瘤,再進行放射線治療跟化療,但腫瘤切除手術不容易切乾淨,又好發在60歲老人與12歲以下兒童,放射線治療、化療很容易傷害抵抗力不足的體質,2年內死亡率可以達到70%以上。

50%腦癌患者只能活一年

最常見的腦癌腫瘤是膠質瘤(glioma),台灣約有80%的腦癌患者都屬於這種,如果再細分,其中最常見的神經膠質母細胞瘤預後普遍差,50%患者的存活時間只有912個月,各年齡層能活到2年以上的患者,都在30%以下。

目前腦癌的治療方式還是以手術為主,但傳統的外科手術是使用顯微鏡的白光,會跟同樣屬於白色的腦組織混在一起,導致醫師很難辨別正常腦組織、腫瘤;再加上腦部有太多主要功能,膠質瘤又常是「浸潤性」生長,也就是進入周圍組織包括組織間隙、淋巴管或血管的生長方式,導致與組織的邊界不清。

在這樣的情況下,切太多怕會傷到重要神經、切太少復發率又高,雖然手術後可以利用放射線、化療來殺死殘存的癌細胞,但放射線危險性高,可能會造成其他併發症,化療則只有10%對膠質瘤有效,等於得到膠質瘤,命運幾乎可說是「交給上天」。

腦癌好發在幼童、老人身上

腦癌目前的成因還不確定,只知道不是單一因子造成,但大部份來自基因變異,另外從事跟化學藥劑相關工作的人有比較高的得病率。腦癌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統計發現,好發生於3~12歲幼童跟40~70歲的成人,尤其60歲以上有更高的發作率,平均年齡達到62歲。

而腦瘤跟其他器官腫瘤不同的是,不論腫瘤是良性或惡性,一定大小之後都會壓迫到腦部,而腦部任何區域受到壓迫都會對人體有重大的影響。良性腫瘤雖然生長緩慢,但如果壓迫到腦幹,一樣會有呼吸衰竭的現象,所以基本上都會進行手術切除。

上述提到的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好發在成人身上,室管膜瘤、髓芽細胞瘤則好發在幼童身上,這2種腫瘤都屬於「特別惡性」的類別,尤其3歲以下的發作更快、更毒。台灣每年新增600名病例,大多數種類的腦瘤為男性多於女性。

腦癌症狀

腦癌腫瘤在顱內發作,生長空間非常有限,所以如果是惡性腫瘤,很快就會造成腦內壓力增加、傷害到重要組織。腫瘤的「浸潤」生長,也會使周圍液體增加造成腦水腫;如果生長位置在腦幹處,也會因為阻斷腦室脊髓液流通,產生水腦。

一般而言,初期腦癌症狀有噁心、嘔吐、半邊癱瘓、第六對腦神經麻痺(造成複視),壓迫到小腦則可能有行動笨拙或不穩、臉部肌肉無力、不尋常抽搐;壓迫到腦幹會有吞嚥困難,壓迫到大腦主要區塊有記憶力減退、專註力下降、言語障礙、失語症、情緒障礙或人格改變,晚期也會發生顱內壓升高等。

螢光手術可幫助查驗

不過目前有五胺基酮戊酸製成的「螢光顯影劑」可以使用,病人在手術前2~4小時服下顯影劑之後,一般細胞不會受到影響,但癌細胞腫瘤會吸收、代謝,在手術的特殊藍光激發下產生紅色螢光,幫助醫生準確切除腦部腫瘤,就像是開刀的「SNG」連線系統。

有螢光顯影劑輔助切除腫瘤,存活率可以提升到15.2個月,但需要自費。目前顯影劑多用在原發性腫瘤,如果是其他癌症轉移產生的腫瘤,如肺癌、乳癌等,效果並不好。

醫生建議,目前腦癌還無法有準確的預防方式,40歲以上的成人應該主動接受零輻射磁振造影(MRI,這比一般的電腦斷層(CT)更可以有效篩檢腦部器官,及早發現才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