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 20 歲的男大學生,外表陽光健壯、平常也很少感冒,卻在某次暑假反覆發燒 2 周,並出現臉色蒼白症狀。母親驚覺不對勁帶至醫院,竟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收治個案的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馮盈勳醫師表示,由於患者主要是進行造血的骨髓發生病變、染色體異常,不僅白血球不足導致免疫力低下,出現發燒的症狀,正常紅血球數量也減少,因而臉色蒼白、容易疲倦。
他說明,考量年紀尚年輕,治療以根治、回歸正常生活為目標。確診後即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發現有 FLT3 基因突變,因此以化療搭配 FLT-3 抑制劑進行治療,在癌細胞清除後進行骨髓移植,成功回歸既有學生生活。
出現 4 大症狀達 2 周以上別猶豫,盡速就醫檢查
血癌並非只出現在新聞或虐心電影情節中,而是可能發生在日常生活的真實威脅。血癌根據細胞分化程度及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當中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ML) 於成年人較為常見,台灣每年約新增 950 至 1,000 名病患。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常見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常被誤以為是貧血或感冒,導致錯過就醫時機。民眾如出現下面四大症狀應提高警覺,可至醫院進行血液及骨髓檢查確認是否罹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臉色蒼白、容易疲倦。
- 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
- 未受外力碰撞卻出現瘀青或出血。
- 骨骼或關節疼痛超過數週。
除了常見四大症狀外,也有病人出現胃口不佳、體重下降;或是出現血尿、血便,誤以為是泌尿道發炎、胃腸發炎或惡性腫瘤等疾病。他呼籲,只要有疑似症狀就盡快就醫,避免病情惡化、導致器官衰竭。
馮盈勳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 65 歲以上老年族群,但就他的臨床經驗,年輕、中壯年都可能會遇到。尤其是正在衝刺事業、擔任家庭經濟支柱的 50 歲以上男性,容易隱忍症狀導致病情快速惡化。

精準治療時代!高齡、難治型有望延長存活期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有多種創新治療藥物,進入精準治療時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蕭惠樺醫師指出,目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有多款標靶藥物能延長存活率,也可能痊癒。
他呼籲,患者即使確診也勿放棄,醫療團隊會依據個別患者規劃適合的治療,以提升無復發存活期。
蕭惠樺指出,除了年紀較輕、身體條件相對較佳的中壯齡病患有機會透過治療延長存活期;針對復發率高或難治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友,目前也已有三款標靶藥物獲得健保給付。
包括:BCL-2 抑制劑與 FLT-3 抑制劑。他進一步說明,BCL-2 抑制劑可幫助年長者以及年輕但是有嚴重共病的病友,將平均存活期從 3 個月延長到 12 個月甚至是更長時間。
為提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友的治療成效與生存期,政府在 2025 年 8 月 1 日起,將 BCL-2 抑制劑併用去甲基化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為無法接受高強度化學治療之初診斷病人提供更多治療選擇,更大大降低病患經濟負擔。
在健保核准的創新治療中,FLT-3 抑制劑若搭配化療,可以幫助三成具 FLT3 基因變異的高風險病人,消滅更多的異常血球細胞並恢復正常血球細胞數量。大約有 7 成患者可以受惠 BCL-2 抑制劑與 FLT-3 抑制劑。

基因檢測助攻!癌友髓基應變癒見希望
此外,「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能幫助醫療團隊在治療前及早針對突變基因,正確風險分類並為病友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健保已在 2024 年 5 月起進行部分給付。
然而,仍有部分標靶與其他創新藥物給付條件嚴苛,患者即使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對應藥物,卻因不符健保給付條件必須自費;病人也因為健保給付的療程限制而無法持續使用,造成疾病控制後又面臨斷藥風險。
醫界與病患期盼政府能積極讓血癌治療接軌國際。部分創新藥品在國外已獲准使用,國內尚未上市,期盼積極引進,並加速許可證核准;同時在健保給付上儘速接軌國際指引,增加血癌病友用藥可近性,提升治癒機率。
諮詢專家: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 馮盈勳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蕭惠樺醫師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