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主持人曲艾玲透露自己老公兩年前罹患口腔癌二期,當時確認為癌症後隨即入院進行手術,現階穩定病況穩定控制,但讓曲艾玲不解老公明明戒菸多年怎麼還會罹癌?事實上,根據研究顯示「長期慢性刺激」都是口腔癌發生的主要成因,像是尖銳的蛀牙或殘根、製作不當或破損的補綴物也都可能是誘發的主因。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疫情減少民眾做口腔黏膜篩檢意願
曲艾玲透露:「老公郝庚龍體質是口腔會長白斑,固定每半年都會去洗牙,兩年前去醫生曾提醒兩周後回診,但老公不以為意就忘記了,一拖延就五個月,不料再回診時被醫師診斷為口腔癌是二期,讓曲艾玲一家非常震驚。
根據 107 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一直是國人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ㄧ,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 4 名,每年超過 3 千國人死於口腔癌、8 千多人診斷為口腔癌。
想預防口腔癌發生,「口腔黏膜檢查」及早發現、也能有效降低口腔癌死亡率,但因為疫情民眾疏於檢查以外,加上有戴口罩,讓有異常的患者有鴕鳥心態更不願意正視口腔問題。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常務理事呂宜興先前受訪時呼籲:「當舌部、頰部有腫瘤、傷口潰瘍超過兩星期都沒有癒合,病灶沒有改變,就建議要做篩檢。」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癌前病變不等於口腔癌
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除早期找到口腔癌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予以適當治療,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可以改善部分輕微或淺層的病變外,還可以減少日後再發生癌前病變與癌症的風險。
阮綜合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梁錦榮曾在《高榮醫訊》提到:「所謂癌前病變本身並非口腔癌,但長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一直存在時,以後有極高之可能性發展成口腔癌。」
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
- 口腔各處粘膜之白斑症
- 紅斑症
- 粘膜下纖維化(硬口症)
- 疣狀增生
- 慢性潰瘍
檢查結果異常該怎麼辦?國健署呼籲,請儘速至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或耳鼻喉科確診,並遵照醫囑每3-6個月定期追蹤1次。此外,要立即戒檳榔、戒菸與戒酒,並避免高溫或刺激性的食物。
早期口腔癌手術治療為優先
若真的被診斷為口腔癌也別灰心,經檢查發現為早期)病灶與及時接受口腔癌治療,5 年存活率可高達 8 成,梁錦榮說:「一般早期患者只需做手術治療即可,但對於晚期口腔癌患者通常會採取手術及輔助化學藥物治療與放射性治療之合併療法。」
現階段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依期數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切除:
- 原位癌:只做病變處切除。
- 第一期:只做病變處切除,視病情需要,加做頸部淋巴結切除。
- 第二期: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結切除。
- 第三期:廣泛病變處切除及頸部廓清術。
- 第四期: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頸部廓清術,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 下顎骨。
對於平時有抽菸、飲酒、吃檳榔的族群,更應該謹慎面對口腔癌的發生,若是無法戒掉這些習慣,就該定期接受篩檢,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戴口罩降低頭頸癌警覺!喉嚨痛、聲音嘶啞、傷口未癒合都是典型症狀
台灣口腔癌發生率全世界最高! 6 大症狀出現建議做 2 種篩檢
口腔癌會有 5 種特殊症狀!戴口罩就聞到自己口臭、口腔長白斑都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