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而骨髓纖維化因為相對罕見,民眾可能都沒有聽過,殊不知它可能急速進展,甚至進展成白血病,有可能會致命。臺大醫院血液科林建嶔說明骨纖維化的 10 大症狀,包含夜間盜汗、注意力不集中、活動力不佳等,容易與正常老化現象搞混。呼籲家屬和病人若有這 10 大症狀,就要多留意,特別是本身就有骨髓增生性腫瘤病史的病人。
根據台灣骨髓增生性腫瘤調查顯示,在確診骨髓纖維化的病人中,有 57% 的病人無法從自身症狀連結到疾病,且細探病人與醫師對症狀的認知後,有超過 6 成醫師認為疲倦是骨髓纖維化常見的症狀,但調查中卻沒有任何一個病人自覺有此症狀,更有 3 成患者認為自己並無骨髓纖維化相關的症狀。
骨髓纖維化的 10 大症狀
骨髓纖維化屬於骨髓增生性腫瘤的一種,好發於 65 歲以上的高齡者,每百萬人之中差不多有 1 人可能會得,台灣每年新增加的病人大概是一百到兩百個人,但由於骨髓纖維化是一個慢性的過程,病程可能會好幾年,且症狀沒有特異性,醫師下診斷的時候經常已經是發病很久了,且當症狀惡化,還可能進展成急性白血病,危及性命。
骨髓纖維化的 10 大症狀包含夜間盜汗、注意力不集中、活動力不佳、易有飽足感、疲勞、骨頭疼痛、發燒、搔癢、腹部不適、體重下降。林建嶔進一步指出,當骨髓無法正常運作時,就會轉由脾臟或是肝臟等器官接手造血工作,但脾臟卻也會因此變得腫大進而壓迫周遭器官,林建欽說:「原本脾臟都是用公克去計算,但有些病人的脾臟最後都是以公斤去計算。」
如何分辨是否為骨髓纖維化?
骨髓纖維化的病人經常被誤會外表看起來好好的,像是沒有生病一樣,病友余小姐表示,症狀起初都很稀鬆平常,怎麼也沒想到會跟骨髓纖維化有關,是到後來因為脾臟腫大造成腹痛,疾病帶來的倦怠也嚴重影響生活,才去求診,但中間也是先去了皮膚科、中醫科、神經內科、骨科、復健科,後來才去血液科。
病人除了平常留意 10 大症狀外,也要以客觀的方式評估症狀,可以透過「骨髓纖維化自我檢測量表」(MPN 10)去評估症狀,彰化秀傳癌症醫院院長張正雄表示,每個症狀都要去評分,請病人依照自己的主觀感受填寫,我們會用症狀的總分來評估,有些症狀可能會沒有分數。」
而當有這些症狀,驗血又有異常,像是貧血等等,醫師通常就會做骨髓穿刺,用超音波檢測脾臟有無腫大,再下診斷。張正雄呼籲民眾,若有這 10 大症狀,特別是本身有骨髓增生性腫瘤病史的患者,應盡速至血液腫瘤科就醫。
延伸閱讀
美國FDA壓倒性支持!拯救骨髓移植病童的幹細胞療法有望9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