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 11 歲的小女孩安娜一出生就是個捐贈者,因為她的姊姊罹患了白血病,這 11 年來都無條件地捐出她的血液、臍帶及骨髓等身體組織,好讓姊姊能夠延續生命。
罹患白血病後可能會經歷的事
《Heho Topics》邀請到了細胞專家張薏雯博士前來探討關於白血病的相關治療,並以一部經典電影《姊姊的守護者》的劇情,要讓大家能夠更加了解白血病會經歷的骨髓治療究竟是什麼!
電影中,安娜的姊姊凱特,在小的時候因發現身上有不明瘀青,經過醫院檢查後,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當時醫師就向凱特父母表示,需要尋找與凱特相吻合的骨髓來進行治療,才能夠讓凱特繼續活著。
但要找到相合的骨髓捐贈者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於是醫師就向凱特父母建議,可以透過醫學基因工程技術,生一個與凱特的基因各方面都吻合的孩子,就可以使用這個孩子的臍帶血、幹細胞、骨髓,讓凱特的後續治療避免找不到捐贈者的困境,於是安娜就此誕生了。
安娜從出生開始,每當凱特發病時,她就必須跟著進出醫院,陪著凱特進行各項的治療,忍受各種針痛、檢查所帶來的不適。雖然電影中有許多具有爭議性的地方,但也透過《姊姊的守護者》可以發現,白血病之所以令人害怕,就是因為它容易產生感染、復發的情形,導致患者需頻繁進出醫院,而且每一次的發病,都是一次的生存挑戰!
透過骨髓移植更新造血系統
有兩種的情況出現,會需要進行到「骨髓移植」治療,第一個就是對於化療無效、復發等高危險性群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第二個就是絕大多數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童在完成初期病情緩解後,若有找到適當的捐髓者,就會進行骨髓移植來提高治癒率。
但是要找到適合的捐髓者是件不簡單的事,張薏雯文博士表示,在建有骨髓資料庫的醫療院所,經過長期統計,都會發現骨髓的捐贈配對率其實是不太高的。不過後來許多的臨床專家就發現,在周邊血和臍帶血裡所存在的造血幹細胞,配對要求並不需要那麼嚴謹,於是現在臨床上也常使用這 2 種方式取出造血幹細胞進行治療。
現有的3種骨髓移植方式
1. 骨髓移植
可分成自體骨髓移植及異體骨髓移植,前者是抽取自己的骨髓、後者則為捐贈者的。骨髓的抽取,則是從腸骨後上脊處進行,並非從脊椎處。此治療原理是透過骨髓中的幹細胞來重建骨髓機能,是個副作用較少的治療方式,但唯一缺點就是捐贈配對機率低。
2. 周邊血移植
以抽血的方式留取捐贈者的周邊血,在經過分離、萃取幹細胞後,再輸注到患者體內,治療過程就像是在進行血液透析一樣。因捐贈方式並沒有像抽取骨髓那樣複雜和疼痛,於是也大大提升了民眾捐贈的意願。但缺點則為排斥性較骨髓高,並且可獲得的量也不多。
3. 臍帶血移植
從新生兒的臍帶萃取出造血幹細胞,最大的優點就是配對要求不像骨髓或周邊血來得高,而且發生排斥反應的機會較低。但最大的缺點就是,目前孩子出生數下降,導致臍帶血來源少,使得患者等待時間過長,易延宕治療。
想知道更多治療詳情,請見下方完整版影音:
資料參考:
三軍總醫院 – 骨髓及幹細胞移植
文 / 彭幸茹 圖 /巫俊郡
延伸閱讀
莫名發燒、腹痛以為是感冒看了醫師卻沒改善?出現這6情形恐是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