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好幾個月、懷疑是攝護腺癌 最新切片告訴你答案

190724-男醫生胡哲源

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5名,每年新病患大約增加4000人,雖然號稱「長壽癌症」、5年存活率達到70%以上,但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頂多有下腹痛、頻尿等問題,所以每年還是有大約1200人死於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的診斷,傳統是用「直腸超音波」做12針的切片,但診斷率只有30%,等於讓患者提心吊膽做了一項「不太準」的檢查,甚至檢查出來後,也沒有相對應的治療方法,讓患者不知道要「怎麼辦」。所以現在針對攝護腺癌的診斷,也發展出了「會陰切片」的部分。

攝護腺癌的檢查

成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胡哲源說,過去的診斷是使用超音波,透過導引、進入直腸做攝護腺切片,雖然攝護腺不大,但病灶位置複雜,所以會將攝護腺體粗分為12個象限,在每個象限做1針隨機切片,藉此診斷出該位置有沒有癌細胞。

但超音波還是有影像限制,並不容易判斷出癌細胞的病灶,所以診斷能力只有30%,胡哲源表示,因為診斷力太低,不少病人根據臨床症狀或其他檢查,懷疑有攝護腺癌,切片又常常診斷不到,在等待切片診斷的過程中,不管是有癌症、還是沒癌症,都還是忐忑不安,甚至必須接受重覆切片的痛苦。

新一代的切片手術

不過新一代的診斷性切片技術,除了超音波之外,也融合「磁振共振」,可以將磁振共振所懷疑的病灶投影在超音波影像中,並對投影的病灶做切片,增加準確度及診斷率。胡哲源也說,「磁振共振—超音波」融合導引的技術,也開始被試驗應用在對攝護腺癌的局部治療,目前病患術後尿失禁或性能力下降的情形很少,為值得應用的方向。

而且比起之前的直腸切片,採用會陰切片,搭配起「磁振造影-超音波」融合導引的技術,幾乎不會有任何死角,算是最大優勢。胡哲源說,而且會陰切片比較乾淨、比較不會把腸內菌帶進攝護腺內,但是缺點是病人需要在半身或全身麻醉下執行。

不過比起原始的12針,胡哲源說,融合導引切片技術只需對懷疑病灶處切片1-2針,對於需治療的攝護腺癌的診斷率可以提升30%~67%,甚至也能夠減少偵測到17%~36%臨床上治療無顯著益處、不太需要治療的攝護腺癌,可以減少病人的焦慮緊張,醫生也較少機會被迫做不必要的治療,降低因治療產生的併發症,且降低醫療資源浪費。

延伸閱讀

肚子痛好幾個月,竟然是「已經轉移」的攝護腺癌!
8成攝護腺癌都可以在轉移前發現!4種治療方式應該這樣選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