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或許不能治療,但你可以用這4個答案過完快樂的人生

假日稿_病人思考人生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治療,但許多人讓疾病過度破壞了自己的生活,其實根本不用這樣消沉崩潰。他們忽視並削弱了自己原本能夠挺立起來的力量,即使生了病,還是有空間可以活得有意義,甚至能帶著某種程度的樂趣。如果得了很嚴重的疾病,請先想想這4個問題,誠實的回答給自己聽。

1. 你想要當百年人瑞嗎?

大部分人在回答時,都會附加上一些和健康相關的假設條件,大家都不會不經考慮,就擔負起在有生之年都要過得很有價值的責任。

這個問題可以往外延伸,像是:「你覺得你夠愛自己嗎?能夠照顧自己的身心嗎?」答案就在病患的生活方式中。是否節制飲食,避免太多糖分、咖啡因和脂肪的攝取?飲食中是否包含了大量新鮮蔬菜水果?是否避免過度人工處理以及大量添加物的食品?抽菸嗎?早餐吃得好嗎?休息足夠嗎?定期運動嗎?是個積極主動的人嗎?喜不喜歡能讓你開心滿足的活動?這些問題都是在問,病人是否感覺到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對未來抱持的是希望還是恐懼。

2. 在你發病前一兩年,發生了什麼事嗎?

這個問題搭配評估的工具,像是何慕斯與雷伊(Holmes-Rahe)壓力量表,可以找出病人的短期心理傾向因素。當然,最後還是要回到決定一個人如何對當時發生的事件做出反應的長期制約因素,同時也要考慮內在壓力,例如認同危機或放棄年輕時的珍貴夢想。

病人對於生病的反應也很重要,他們是先放聲大哭、然後開心喜悅並面對挑戰,或者試著以平靜堅忍的心情去面對?

何慕斯與雷伊(Holmes-Rahe)壓力量表,又稱社會適應量表,共有43題生活事件的改變,每一題都有自己的分數,乘以過去1年內發生的次數,最後加總得出一個壓力指標分數、推測得到身心疾病的可能性。題目包含配偶死亡、離婚、入獄、近親死亡等,詳細量表可參考這裡

3. 疾病對你來說有什麼樣的意義?

舉例來說,癌症直接會聯想到死亡,那麼病人在面對疾病之前,就有個問題需要解決。這種意義是制約而來,而且在沉默中會更強化。死亡就和性一樣,被默認成一種羞恥,只會一次又一次告訴妻子「不要死」、「妳會好起來」的丈夫,不管疾病變得多嚴重,妻子都無法將恐懼說出口,也提不起勇氣面對死亡。

在這樣的氛圍下,病人被丟進外面的黑暗世界,沒有愛的支持,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反過來說,如果疾病代表挑戰,雖然難纏但並非無法可解,那麼病人就擁有一個立足點,去面對處理這個疾病。

4. 你為什麼需要生這個病?

這個問題幫助病人了解可能符合疾病的心理需求。生病讓人「可以」做一些平常不能做的事,比較容易去拒絕不受歡迎的負擔、責任、工作,或是其他人的要求。也可以讓人去做一些一直想做但「沒有時間」做的事情,能夠好好地沉思、冥想,規劃新的生活方式。生病可以是失敗的藉口。生病可以讓人比較容易開口去要求或接受愛,表達自己的感覺,或者變得更坦率。請記住,是「生病的日子」讓我們成長,而不是「健康的日子」。

花時間去滿足你的需求,就不需要生病了。

因為身體的疾病通常可以博得親朋好友的同情,所以是獲得愛與滋養的一種方式。也可能變成病人與世界連結的唯一方法,也是病人能夠在生命中控制的唯一一件事。

-本文摘自柿子文化出版《愛的醫療奇蹟——從「不治而癒」的重症患者身上看到不可思議的療癒能量》

延伸閱讀

得了癌症,我該問醫師這4個問題
《病主法》將上路 不想被子孫決定要不要插管 請先掛這個門診!
覺得醫師都不懂自己的病痛?用這3個問題拿到更好的處方
送家人一份愛的禮物  大林慈濟院長帶頭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