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頻夜尿、背痛! 泌尿科醫示警:恐已患攝護腺癌

20250418_男性頻夜尿、背痛!-泌尿科醫示警:恐已患攝護腺癌

一名李先生 58 歲,是科技業高階主管,定期健檢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攝護腺癌指數)逐年升高,經磁振造影 MRI 發現有攝護腺腫瘤的疑慮,後來經泌尿科醫師診察與建議,他以自費磁振造影結合即時超音波影像的標靶精準切片術 (MR fusion biopsy),診斷出第二期攝護腺癌,並接受以無創海福刀標靶治療。

根據衛福部統計,攝護腺癌在台灣一年新增將近 8000 位罹癌者,奪走超過 1800 位民眾的性命,位居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 4 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提醒,攝護腺癌來得無聲無息,多數僅僅是尿急夜尿,甚或背痛,卻已是攝護腺癌或已脊椎轉移而不自知。

攝護腺檢查:超音波、觸診和 PSA 抽血檢查 癌症指數偏高就需複檢

許富順指出,男性過 50 歲以後,應每年攝護腺檢查,包括攝護腺超音波、觸診和 PSA 抽血檢查,若癌症指數偏高,更要積極複檢,民眾也可自費磁振造影,高階磁振造影 MRI 對於區分攝護腺的可疑病灶至關重要,AI 判別從組織型態、細胞密度和磁振訊號等多種參數,能提供攝護腺腫塊的評分 (PI-RADS) 讓臨床醫師可以掌握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許富順進一步說明,當懷疑攝護腺癌時,泌尿科醫師會建議超音波導引的經直腸切片,也就是從肛門深入探頭來進行切片,常規是系統性(隨機)12 針的切片。部分患者可能獲得偽陰性(有癌症卻沒有切片診斷出來)的狀況。他發現,有不少患者,歷經多年數次的切片,無法確診癌症還發生經直腸切片導致感染甚至敗血症的嚴重副作用。

「攝護腺癌磁振造影 + 超音波融合切片」與傳統切片比較 診斷正確性高 30%

許富順說,民眾可以接受磁振造影結合超音波的融合影像切片術,這是在融合切片過程中,將磁振造影圖像疊加並實時於超音波圖像上,使醫師能夠對準可疑腫瘤,以穿刺針精確地將這些區域完成切片取樣。這種標靶切片術可以提高診斷準確性,患者可以在靜脈麻醉下進行磁振造影融合切片,減少焦慮與疼痛。

英國研究顯示,磁振 + 超音波融合切片與傳統切片的比較,MR fusion biopsy 診斷正確性多 30%。不過這項技術仍須有經驗的醫師,熟稔 MRI 和超音波才能「一槍命中」避免患者多挨針。

許富順指出,切片術的副作用也需嚴肅看待,傳統經直腸的切片,術後感染機會約 5%,也有報告指出敗血症的比例高達 2%;若經會陰的磁振造影融合切片,感染機會不到 1%。他表示,綜合醫學文獻得研究結果,磁振造影融合超音波即時影像的切片,能提供更佳精準的攝護腺癌診斷,且能減少手術併發症,若發現早期攝護腺癌,可選擇微創的達文西根除性手術,或無創的海福刀(海神刀)標靶治療,都能為熟男的下半輩子幸福把關。

許富順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