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面來說,乳癌並不可怕,只要在早期發現,好好地透過正規治療,乳癌的整體治癒率高達 85%,第 0〜1 期個案還可高達治癒率 95% 以上。不過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可發現,乳癌死亡人數卻高居女性主要死亡癌症第三、四位,且標準化死亡率還有逐年成長的趨勢。可見國人女性對於乳癌篩檢仍然不夠主動積極!
雖然乳癌好發於中年以後的女性,不代表乳癌就與年輕女性無關,「乳房健康」對每一個年齡層的女性都相當重要。避免對於乳癌認知不足,甚至有錯誤的觀念,導致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 Heho與大家一同破解 5 個關於乳癌的常見迷思!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迷思一:胸部越大的人,罹患乳癌的機會越大
解答:這是不對的觀念!乳癌的發生與乳房大小無關。曾有案例:1 位女性患者自認胸部太小,罹患乳癌的機率很低,所以都沒安排乳房檢查。直到 45 歲那年進行健康檢查時,因符合國健署補助乳房 X 光攝影資格,而納入健檢行程,卻意外發現乳癌已經第一期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迷思二:乳癌是中年後才發生的癌症,年輕人無需檢查
解答:不對!事實上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也有過年僅 22 歲就已罹患乳癌的個案。建議女性從 20 歲開始可安排自我觸摸檢查,並搭配每 1〜2 年 1 次的乳房外科理學檢查及乳房超音波檢查。
迷思三:乳癌與遺傳有關,沒有家族史就不用擔心
解答:不對!除了家族史,乳癌相關的危險因子還有很多,包括:年齡(年齡越大乳癌發生率愈高)、初經來得太早或停經太晚、肥胖、抽菸飲酒、未曾生育哺乳、超過 30 歲才生第一胎、偏愛吃高油脂食物、長時間接觸環境荷爾蒙(化妝品、殺蟲劑、藥物、塑化劑)等,都可能使罹患乳癌的機率提高。
有家族史的病患比例並不如民眾想像的多。但根據國外統計,乳癌病患其一等親(母女姊妹)有乳癌病史約佔 13%,因此,有家族史的人也不可以因為比例低就忽略檢查的重要性!
迷思四:乳房檢查超痛,檢查過一次沒問題就不用再做了
解答:不對!乳房 X 光攝影是為了要讓乳房檢查精準度提高,使得檢查過程中會有些許不適,但其實不適感的時間相當短,才不到 1 分鐘的時間,女性朋友無需太過恐懼。 健康檢查的用意,是有機會提早發現早期病灶,才能夠及早接受治療,使疾病對健康危害降到最低。「不能把一次的檢查結果當作鑑定一生的身體狀態,因年紀增長、環境暴露、生活習慣改變等因素,都會造成身體健康的變化。」
迷思五:有規律自我檢查,沒有發現硬塊,表示乳房很健康
解答:不對!乳癌依照病理的分類不是只有一種,不同的乳癌類型,或不同時期的乳癌症狀表現都會不太一樣。乳癌的表現不只有硬塊而已,還會出現以下容易被忽略症狀。
- 乳頭或周圍有皮疹或發紅
- 一邊或兩邊乳房大小或形狀產生變化
- 乳頭外觀出現如凹陷等變化
- 乳房不適或搔癢
- 乳房顏色改變
- 乳房短時間內出現尺寸改變
- 乳頭皮膚脫皮
- 乳房增厚或腫脹
如果發現乳房出現腫塊,也不用太過於驚慌,因大部分的乳房腫塊常是良性的變化,如乳房纖維瘤、乳房囊腫,但務必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安排相關影像檢查,才能夠清楚確定腫塊的性質為何。
若檢查判定為良性,也務必依照建議做好後續追蹤檢查,因乳癌細胞在發展最初期時的影像外觀可能與一般良性腫塊的型態類似,後續追蹤的目的就是不要錯過任何可能的異常變化。
想降低乳癌的發生風險,最好的方法除了不抽菸、不喝酒、飲食均衡、培養運動習慣之外,定期篩檢也相當的重要!定期安排乳房篩檢,才能更有機會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圖 / 黃懷賢
內容原文: 張瑞玲病逝 / 別讓錯誤觀念失去早期發現機會,醫師解析關於乳癌 5 迷思
延伸閱讀:
三陰性乳癌不再兇惡奪命!癌友靠最新「先期性治療」扭轉劣勢、救回一命
才30歲就罹患乳癌!為什麼年輕型乳癌治療預後較差?
癌友食慾不振時,提振食慾的五大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