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是生長在直腸處的癌症,直腸則是連接於乙狀結腸和肛門間的一小段腸道,長度約12至15公分,最主要的作用是貯存糞便。傳統的治療中,發生在直腸且接近肛門7公分以內的癌變,或已經侵犯到肛門的擴約肌,會需要切除肛門另造「腸造口」。
「腸造口」或稱「人工肛門」,改變了原有的排泄途徑,將迴腸或結腸拉出,在腹壁做一開口供排泄使用,有些接近肛門的直腸癌,很有可能連肛門都需切除,這時候就需要用人工肛門維持身體正常機能。
然而,人工肛門照護不當,可能會產生皮膚炎、滲漏或造口皮膚疼痛等問題,有些病人因此感到焦慮並影響生活品質,像是擔心排便過重滲漏而不敢吃太多;晚上側睡擔心滲漏而睡不安穩;外出時 怕滲漏有異味,不敢與人群接觸;不敢洗澡,怕便袋脫落……。
先放、化療再手術 提高肛門保留機會
不過,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羅元禎表示,將保留患者肛門完整視為優先考量,已是國際治療直腸癌的主流。每年新增的約5000名新發現直腸癌中,大約只有一成的癌友在綜合治療後,會需要使用人工肛門,因此絕對不要因為害怕被切除肛門而逃避治療。
不同於其他癌症的治療方式,為了讓腫瘤先盡可能縮小,直腸癌通常是手術前先進行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以利於肛門的保留。像是使用放射治療「快活光子刀」加上化療,再進行手術切除,根據國外的研究,患者有10%的機會在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可參考《光子刀當先鋒 治療大腸癌可保住肛門》)
微創手術縮小傷口
直腸癌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開腹、腹腔鏡或達文西機器手臂,這些方式都可以將腫瘤清除乾淨。其中,腹腔鏡或達文西機器手臂就是屬於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也是目前在臨床上使用最多的手術方式,與傳統腹腔鏡手術比較,明顯傷口較小、出血量少,提高免裝人工肛門機率,腫瘤離肛門3至5公分的患者,都還有機會保留肛門。
不過,各種手術方式和費用不同,目前健保給付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要部分自費;最昂貴的則是達文西機器手臂,要自費20多萬元。
腫瘤長在這裡 為避免失禁還是要做人工肛門
雖然醫學界發展出各種避免直接裝人工肛門的方法,不過,如果癌友的腫瘤不偏不倚直接長在了括約肌上,那麼只要進行手術,無論手術傷口多小,都還是會傷害到括約肌,日後就會面臨大便失禁的問題,做人工肛門是較為妥善的方式。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