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找不出原因嗎?小心,有可能是脊椎腫瘤。脊椎腫瘤是指發生在脊椎骨骼或脊髓腔內部(包括脊髓本身、神經根及周圍組織)的異常細胞生長。
這些腫瘤可能是良性或惡性,良性的通常生長緩慢、較不會擴散;惡性的生長迅速,可能侵犯周圍組織或轉移,並且絕大多數是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而來的轉移性腫瘤。那麼,關於一般背痛與腫瘤痛如何區分?治療的方式與需注意事項又有哪些呢?
什麼叫做脊椎腫瘤?它跟一般常見的背痛要怎麼做區別?
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謝政達指出,脊椎腫瘤是指發生在脊椎骨或脊髓內部的異常組織生長。這些腫瘤可能是良性或惡性的,且絕大多數是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而來的轉移性腫瘤。
臨床上,「背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尤其在夜間或休息時可能加劇。不過「背痛」可能有很多的原因,它包含從脊椎發生的問題,甚至到肌肉、神經可能都有這方面的狀況。
謝政達說明,如果是脊椎腫瘤,會遇到一個狀況,就是當脊椎移動的時候,它就會產生疼痛的情況,而且這樣的痛感,並不會因為吃了止痛藥就好轉,有可能止痛藥的藥效過了以後,患者還是會發現痛感並沒有消失,因此,民眾可以自己觀察背痛的情況,如果是持續性的、且不論做了什麼樣基礎的治療都沒有好轉,可能便要懷疑是脊椎腫瘤的問題。
脊椎腫瘤良性與惡性的比例為何?
脊椎腫瘤主要分為 2 大類:
- 原發性脊椎腫瘤:這是源自脊椎本身的組織,相對較為罕見;有些良性腫瘤在完全移除後可能不會復發。
- 轉移性脊椎腫瘤:癌細胞從身體其他部位(如肺部、乳房、前列腺、腎臟、甲狀腺等)轉移到脊椎,這種情況更為常見,因為脊椎骨血流豐富,容易有癌細胞侵犯。
謝政達表示,如果是良性的脊椎腫瘤,基本上病人可以追蹤觀察就好,有些情況可以不用處理 (除非他有神經症狀);但惡性的腫瘤不處理它會越來越大,接著擴散。當惡性腫瘤侵犯的範圍越來越大,可能會導致患者的神經越來越糟,或是轉移的問題。
他說明,以國人的情況,由於癌症的病人還是相對比較高,所以脊椎通常都是受害者。如果民眾脊椎開始發現腫瘤,通常都不是原發性的腫瘤,大部分都是由其他器官移轉過來,像是肺癌、肝癌或者大腸癌等等。
如何提早發現脊椎腫瘤?
謝政達指出,其實腫瘤開始在長的時候它只是慢性疼痛,但是長到一定的大小的時候,它可能就會壓迫到神經,也可能就會患者大小便失禁或是早就不能動的情形。
所以如果當你症狀越來越嚴重或者疼痛,怎麼治療都沒有好,那就一定要提早去做檢查。因爲只有檢查,才能證明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問題,醫師也才有辦法再進一步的與患者溝通目前的病況跟治療方向。
而早期症狀與其他脊椎病變相似,診斷需要詳細的病史詢問(特別是癌症病史)和一系列檢查:
‧影像學檢查:X 光片、電腦斷層掃描 (CT) 或磁振造影 (MRI),尤其是注射顯影劑的 MRI,能幫助判斷腫瘤的位置、大小及神經壓迫情況。
‧核醫檢查:全身正子攝影 (PET) 可用於進一步佐證或找出轉移來源。
‧切片病理檢查:若高度懷疑惡性腫瘤,會進行組織切片以確定細胞種類和來源,協助制定後續治療計畫。
脊椎腫瘤的治療方向如何規劃?
謝政達強調,一般講腫瘤的治療,不管在哪個器官上,都是一樣。因爲假設是惡性,目標當然是儘量以全切除爲主。所以手術對於這些脊椎腫瘤病人來講,最重要是希望能把腫瘤大範圍的切除。
另外一個目的,是需要拿到檢體去確定它是什麼腫瘤,因爲確定它是什麼腫瘤,對於未來的治療有不同的方向。比如說,它是轉移來的癌症,可能會有特定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另外,也是要依照檢體的結果去判斷它是不是要放射線治療或是其他治療選項。
整體而言,治療方式取決於腫瘤類型、位置、大小、患者整體健康狀況以及神經受損程度。
手術:可能用於切除腫瘤、穩定脊椎或緩解神經壓迫。完全移除原發性良性腫瘤可能達到根治效果。
放射治療:可用於縮小腫瘤、控制症狀,特別是針對對放射治療敏感的轉移性腫瘤。
化學治療:通常作為輔助治療,與其他療法結合使用,特別是針對對化療敏感的惡性腫瘤。
治療後有哪些常見的後遺症嗎?
謝政達表示,因為脊椎它被腫瘤侵犯、切除之後,那個地方會變成空腔,空腔的狀況下會遇到一個問題是「怎麼去重建這個空腔?」臨床上重建目標是恢復脊椎的穩定性、保護神經結構並促進功能恢復。
當然,脊椎治療後的風險來自於對脊髓和周圍神經組織的直接影響,根據腫瘤位置和大小,手術可能導致暫時性或永久性的肢體無力、麻木,甚至癱瘓、大小便失禁或性功能障礙。
而在術後,患者也可能持續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因神經沾黏引起新的疼痛。最後,其實任何手術都有感染風險,患者也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抗生素治療或其他介入措施。
謝政達強調,治療脊椎腫瘤的目的是控制病情、緩解疼痛並維持或改善神經功能,但伴隨的後遺症,確實需要一段時間復健和適應。所以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後,而積極的術後復健和追蹤是管理後遺症的關鍵。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謝政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