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手術後嘴巴張不開⋯我要怎麼吃東西跟講話?

口腔癌-01

口腔癌患者動完手術,或是做完放射線治療之後,會因為口腔組織變少、肌肉纖維化,讓嘴巴張開的直徑不到1公分,不管是講話還是吃東西都變得很困難。如果不趕緊進行復健,至少讓嘴巴可以張開到3公分,不只講話、吃東西不順,還可能因為口腔閉鎖,沒發現口腔癌又復發的徵兆。

口腔癌之後的復健,才是一條辛苦路。

癌症並不是「治療」、手術完就結束了,當身體變得跟以前不一樣的時候,要怎麼適應這樣的身體、去過嶄新的生活,才是最需要被重視的。尤其口腔癌很容易影響外觀、還有日常最重要的「吃飯」,當嘴巴沒辦法張開的時候,自然就不願意吃東西,身體很容易營養不良、虛弱下去。

而缺少跟人的溝通,無論是不是癌症病患,都可能影響到心理健康,尤其是因為口腔的疼痛、僵硬而無法開口,在懊惱、不舒服的情況被迫「減少社交」,反而會讓患者的術後恢復緩慢。但因為復健的時間長、至少要1~3個月,而且過程中很痛,就像是把嘴巴硬往兩邊扯開一樣,很多人因此不願意復健,反而失去恢復的機會。

正常的嘴巴張開應該要有4.5公分,但口腔癌的患者本來就是口腔黏膜的病變,肌肉已經因為腫瘤的影響而出現硬化的現象,治療之後,又大約有30%會因為手術後造成的神經疼痛,還有留下的疤痕、增生組織,加上放射線造成的口腔肌肉僵硬、肌肉纖維化,導致張口只有1公分,除了疼痛、潰瘍,連吃東西的味覺都失去、術後持續追蹤檢查也變得很困難。

口腔癌手術後該怎麼復健?

因為口腔的功效就大概是吃東西、講話,所以通常分成這2種來分別進行,可以一邊練習吞嚥的技巧,一邊練習運動舌頭、調整口形來恢復說話的功能。

吞嚥技巧

一般來說,吞嚥的過程分成4階段,要先在口腔裡咀嚼、攪拌,再經由舌頭的作用往後推,這部分需要臉頰肌肉協助,還有夠力的舌頭,才能讓食物充分在口腔裡作用;再來,吞下去的時候,咽喉必須要控制,避免食物跑到鼻腔,最後再進入食道,所以會厭軟骨、舌根處的作用很重要,吞嚥的練習,就是以舌頭跟臉頰肌肉為主。

  • 用流質的食物:讓食物不用過多的咀嚼,從簡單的部分先開始練習吞嚥,但如果行有餘力,可以輕輕咀嚼,刺激喉部產生吞嚥反射的感覺
  • 改變食物的溫度、味道:對吞嚥不良的人來說,溫度刺激也可以刺激吞嚥反射。
  • 吃飯的時候用湯匙壓舌頭: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刺激舌頭的反應
  • 憋氣吃飯:要吞食物之前,先憋氣再吞,可以不用吞得很快,然後吞完用力咳嗽,避免食物卡在咽喉。如果沒辦法順利吞下去,可以仰頭、側頭晃一晃,記得不要在吞嚥的時候喝水。

張嘴運動

簡單、不需要藉由工具輔佐的運動其實可以幫助放鬆肌肉,而且增加口腔活動範圍,可以很明顯改善吞嚥、語言的清晰度,所以這些練習可以在吃飯前先做。但對於已經纖維化、僵硬的肌肉來說,還是必須有些輔助的工具來幫助嘴巴擴張。

像是雙手按摩臉頰後,用壓舌板放在上下臼齒間,往外將嘴拉成「一」形,有意識的藉由外力的方式弄開嘴巴,將擴張程度弄到最高。如果纖維化很嚴重的話,每天要最少3次、每次10分鐘、連續3星期,每次最少要撐到4公分,這樣做完一輪,才能確保自己的嘴巴至少最後有3公分。

  • 口腔運動/舌頭運動:張口、閉口到最大極限,下巴往左、往右、往前、往後移動到最大幅度;舌頭在口腔內也是上下左右的移動,試圖去頂上顎、下顎、左臉跟右臉的位置,並讓舌頭去舔牙齒,做翻轉的動作。
  • 嘴唇運動:練習彈唇、抿嘴、用吸管吸水,但是吸管離開嘴巴的時候,讓水不要滴落。而試著在上嘴唇放一根吸管,讓吸管不會掉下來。
  • 臉頰運動:嘴唇緊閉,兩手平敷在兩頰上,用力往上擠到眼睛,再用力往下讓嘴唇往下掉。

延伸閱讀

最短命癌症!醫師:預防「口腔癌5字訣」

口腔癌原來是這樣來的!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