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國人10大癌症中,存活率、預後都最差的,死亡率更達到連續10年的第一名,平均56分鐘就有1名肺癌患者死亡。長庚肺癌團隊召集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說,台灣的肺癌都在晚期發現居多,現在多了免疫療法,可以讓患者多一個選擇。
晚期肺癌治療方法少、免疫療法成新希望
王金洲說,台灣肺癌5年存活率僅16%,而晚期因為無法使用手術切除腫瘤,掉到只剩4.9%,使用化療,平均只能活14.5個月,要活過30個月都很困難,「很多人去看醫生的時候,只能得到『吃飽、睡好就是福』這類鼓勵的話,其實是因為已經沒什麼辦法可以治療了。」
肺癌分為非小細胞癌、小細胞癌2種,腺癌占了將近7成,鱗狀細胞癌占了15%、大細胞癌占1%,「雖然有6成的腺癌可以使用標靶治療,但剩下的患者只能用化療,對這些晚期的人來說,不但副作用大,也沒辦法有好效果。」
王金洲解釋,標靶治療只能用在有基因突變的腫瘤上,但肺癌的基因、細胞種類很複雜,對不同的人反應率差很多,所以現在癌症治療都把突破口放在「精準醫療」上;「現在已經發現,如果先檢測患者的PDL1抗體,反應夠高才去做免疫療法,可以提高2倍的反應率。」
目前使用免疫療法的病患中,有5%可以完全治癒,沒有檢測的患者反應率也可以達到20%,有檢測的患者更可以達到50%,而平均存活率也超過了30個月的過往界限,王金洲表示,「我們不是要推精準醫療嗎?鼓勵大家做基因檢測、抗體檢測,找出最適合個人的療法,才是真正對患者好。」
17個月的免疫療法,讓老菸槍能趴趴走
王金洲舉例,自己有一個患者,已經是幾十年的老菸槍,咳血之後才發現自己得了肺癌,而且是被稱為「肺癌治療孤兒」的鱗狀上皮瘤,過往治療方法效果都不好;在化療做了4個月沒什麼反應率之後,決定轉做PDL1的抗體檢測,反應達到60%以上,才開始做免疫治療。
「17個月來,投了24次藥,腫瘤從4公分降到1.1公分,效果非常好」,王金洲說,而且在副作用上,免疫療法也比化療少了許多,老先生還在這1年多的治療過程中,跑去日本好幾個城市玩,體力完全沒問題,顯示免疫療法的確是這種晚期患者的選擇之一。
王金洲也強調,晚期不是末期,末期是指毫無辦法、治不了,但現在有了免疫療法、標靶治療,也給了患者一項選擇,只是免疫療法遲遲沒有開放、價錢也是患者的絆腳石。
最大的困境是錢
免疫療法價錢高、沒有健保給付,對患者、家人都是龐大的開銷,「單次治療就是化療的5倍價錢!一次化療3萬,免疫療法要15萬,以3週為一個治療週期,一年做下來要3、4百萬,真的是要賣房子治病了。」
這次癌症希望基金會也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台灣病理學會合作,呼籲政府介入、整合所有資源,王金洲說,「只有政府出面整合,才能妥善分配、運用資源。」
王金洲舉例,除了病人、家屬、醫師之外,像是商業保險也可以加進來,「商業保險是透過社會、患者繳費而賺錢的,也有這樣的責任,大家把資源集合起來,才能給肺癌患者更多的希望。」
延伸閱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