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篩胃癌明年上路 醫籲這年齡層也該篩!

20250304_免費篩胃癌明年上路-醫籲這年齡層也該篩!

胃癌是健康的隱形殺手,為了降低其發生率與死亡率,國健署將在明(2026) 年起,將胃癌篩檢納入公費。醫師提醒,雖然此政策適用對象是 45 至 79 歲民眾,但還是建議 20 歲以上的人,都應及早進行檢測,因為胃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早期發現才能進行最好的治療。

胃癌的症狀有哪些?

忠港醫院重症及內科醫學專科醫師蕭榮隆指出,雖然胃癌早期大多數的病人不會有症狀,但若有不適時,常見的臨床症狀就是消化不良、肚子不舒服或是上腹部脹痛,並且伴有輕微的噁心、呃酸反胃、 胃口不好、胃灼熱感、腹脹、打嗝、食慾不振、胃口改變、全身倦怠無力或者是下痢等等。

他進一步表示,上腹痛為胃癌早期的主要症狀,約 82-90% 的患者會有這樣的情況,其餘情形約占 50-60% 左右;較嚴重則會有消化道出血解、黑便,時間久了則會導致貧血,也有些人會發生體重減輕。

至於晚期胃癌病人,除了上腹不適、胃口較差、體重下降等,大多數病患還會有較明顯的症狀,包括發生腫瘤併發潰瘍而出血,此時會有嘔血、出現黑色大便現象,嚴重者會有頭昏、暈倒、甚至休克的情形。因此蕭榮隆提醒,胃癌經常要靠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患者一旦出現不適,往往已進展到較晚期,早期發現與治療,對提高存活率極為關鍵。

哪些人需要做胃癌篩檢?

蕭榮隆說明,臨床上統計胃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 2 倍,此外,有高達 9 成的胃癌患者,都曾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因此建議 20 歲以上民眾,都應及早進行檢測,及早預防,如此才能大大降低胃癌的患病風險。

另一方面,美國國衛院 (NIH) 網站收錄的日本研究指出,若民眾發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且同時帶有高風險基因,罹患胃癌的風險顯著提高。蕭榮隆則提醒,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途徑包含受污染的水、食物和唾液,家庭成員間的相互傳染也是重要來源。

免費、自費的胃癌篩檢有哪些?

蕭榮隆表示,目前胃癌篩檢分為侵入性與非侵入性檢測。侵入性檢測以胃鏡檢查為主,適用於高風險族群;非侵入性檢測則包含糞便抗原檢測、碳 13 尿素吹氣法,以及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 (NGS) 的「癌知因」檢測服務。

他進一步說明,訊聯基因的癌症基因風險檢測 (癌知因),可針對遺傳性胃癌相關的 MLH1、MSH2、MSH6、BRCA1、BRCA2、PALB2、APC、STK11、TP53 等 9 大高風險基因進行檢測,提供胃癌早期篩檢與精準評估,協助受檢者在疾病發生前及早預防,且一生只需要檢測一次。

此外,衛福部國健署也宣布,明年 (2026 年) 起胃癌篩檢,將正式納入公費項目,成為台灣第 6 項免費癌症篩檢。未來胃癌篩檢納入公費後,適用對象為 45 至 79 歲民眾,資格與大腸癌篩檢相同,預估篩檢人數與大腸癌相當,屆時政府每年需投入 2 億至 3 億元經費,國健署估計受惠人數 50 萬到 60 萬人左右。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醫師:忠港醫院重症及內科醫學專科醫師蕭榮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