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病兆以傳統支氣管鏡恐有盲區!新技術「虛擬導航」 醫療費竟更省

20250912_肺部病兆以傳統支氣管鏡恐有盲區!新技術「虛擬導航」-醫療費竟更省

肺癌近幾年高居台灣癌王之位,雖然早期發現 5 年存活率可望超過 9 成,但體積小、位置深或支氣管徑路不清的小結節,仍是臨床診斷難題。

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蔡遠明指出,過往肺部病灶要切片,位置較難確認且會受限於胸骨等,另外,使用的耗材也較多。但現在技術能模擬患者肺部,並利用虛擬導航讓醫師直達病灶,減少傷口、氣胸及手術時間及手術費用,是患者一大福音。

傳統支氣管鏡穿肺的切片取樣,病灶位置位若在骨頭中間恐有盲區

蔡遠明表示,傳統支氣管鏡穿肺的切片取樣方式是從氣管、鼻子或喉嚨等地方穿入取樣,但若病灶位置位在骨頭中間,就會造成盲區,讓醫師不好取樣。且傳統型的步驟須經由穿刺針進入氣管、再利用擴張氣球、使用鈍鞘,最後利用組織夾取樣。

而利用擴張氣球、使用鈍鞘對於沒保險給付的病患負擔不小,且手術時間也較長;然而,利用阿基米德導航系統可以將手術取樣縮減從 2 小時縮減至最快半小時,有的患者甚至無需住院。加上擴張氣球、鈍鞘為自費耗材,手術金額大幅從約 15 萬元減至約 5 萬元。

蔡遠明解釋,現有的突破性創新技術在取樣之前,利用阿基米德導航系統,當病患需要切片取樣時,會先模擬出患者的肺部或是支氣管,然後會有導航路徑,醫師在手術時僅需按照路徑就可以直達病灶。

他也進一步說明,這樣的做法,克服傳統支氣管鏡及電腦斷層導引穿刺的盲點,特別適用於支氣管徑路不明確(bronchus sign negative)的肺內病灶。此外,術中即時定位後可無縫轉換至單孔胸腔鏡進行切除,一次性完成診斷與治療。

結合改良式導航支氣管鏡與單孔胸腔鏡手術,可以讓肺癌精準診斷與治療

蔡遠明分享,在臨床上有一名 59 歲的女性個案,她因慢性咳嗽症狀持續咳嗽 2 到 3 年,加上媽媽和哥哥罹患肺癌。保險起見,她接受了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竟發現右上肺葉約 1.5 公分毛玻璃結節,在家人陪同下就醫。

在與醫療團隊討論後,醫師以改良式導航支氣管鏡導引經肺實質穿刺定位,確認手術切除範圍緊接著轉換至單孔胸腔鏡手術切除。

蔡遠明說,術中透過冰凍切片即時病理分析,診斷為惡性腫瘤,為早期第一期肺腺癌,無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端侵犯跡象,個案術後也恢復良好,後續追蹤無復發情形,成功阻止肺癌進一步惡化。

他表示,經由支氣管鏡定位結合單孔胸腔鏡切除的策略,不僅提升整體診斷陽性率,也提高病灶判讀與取樣的精準度。此外,優化的手術流程可在單次麻醉下同步完成定位與切除,進一步降低病患風險並有效縮短住院時間。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蔡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