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癌症營養補充品更有效、長期治療更省錢? 專家:需搭配營養師

20250409_如何讓癌症營養補充品更有效、長期治療更省錢? 專家:需搭配營養師

大部分的癌症病友,都曾在化放療期間有過營養不良的問題,甚至有些人因為營養不良導致體力差,進而釀成中止、延後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資料指出,2021 年歐洲臨床營養學會建議,對於能夠由口進食但營養不良,或有營養不良風險的癌症患者,建議營養介入措施應以增加由口進食量為原則,可採取措施包括給予飲食建議、治療會影響食物攝取的症狀或生理異常狀況以及提供口服營養補充品。

顯見,病友們在治療環節,營養補充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甚治影響治療結果。亞太腫瘤暨慢性病營養學會理事長李松欽指出,因為營養支持觀念漸為國人接受,一罐式的專用營養補充品成為主流。但癌症病患病況不同,特別是有其他疾病如先天免疫系統或是慢性病共病者,對於癌症治療期間營養支持更需要專業營養師介入。

癌症營養品裡添加的特殊成分功效是什麼?

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根據 2021 年 ESPEN guideline,對於接受重大癌症手術的營養不良患者,應在術期或至少術後給予以下富含免疫營養素的特殊配方:

  1. 精胺酸(arginine)
    為人體非必須胺基酸,通常可經由人體自行合成,但當人體處於壓力、疾病或存在手術傷口時,體內合成量可能無法滿足人體需求,此時可經由配方補充足夠之精胺酸,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傷口復原。
  2. Omega-3 脂肪酸
    最常見的為 EPA、DHA、ALA。研究顯示可抑制腫瘤生長、降低全身性炎症、減少四肢肌肉的流失和改善食慾。
  3. 麩醯胺酸(glutamine)
    為人體中之非必需胺基酸,可經由人體自行合成或由飲食中補充,存在於蛋白質食物中,如:肉類、海鮮、豆製品等。化放療後口腔、腸道黏膜損傷或傷口潰瘍,有助於黏膜修復,並減少化療間引起的腹瀉持續時間。
  4. 硒(selenium)
    為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幫助人體清除有害的自由基,增強抵抗力並降低罹癌風險。
  5. 高蛋白
    2021 年 ESPEN 的癌症臨床營養照護指引指出,癌症患者每日熱量需求為每公斤體重至少 35 大卡及每公斤體重 1.5 ~ 2.0 克的蛋白質。如果只攝取高蛋白食物,而熱量卻不足身體所需,則會利用蛋白質轉換做為能量來源,無法發揮蛋白質建造及修補組織的功效。

癌症營養品搭配營養師 才能達到個人化效果

李松欽說明,目前市面上癌症專用營養品大多是在一罐中添加 1~3 種免疫營養成分,希望能達到營養改善並提升免疫的效果;實際走訪藥局確有相當多的「一罐式」營養品(如:補體素、倍速)可以選擇,甚至有些還有醫師掛保證推薦。然而他強調,由於每個病友的性別、身體狀況、年齡都不一樣,如果只是盲目的一天喝一罐,可能也只是淪為喝心安的模式,並無法讓營養品和治療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他進一步舉例,有些民眾,除了患有癌症,甚至也有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等),他們其實並不知道營養品的選擇要以哪一個為主。此時,建議民眾諮詢專業營養師並依循營養師的建議喝法,這個做法能讓病患更加安心。李松欽解釋,營養師可以依不同病友的身體素質,協助其搭配正餐給予營養品精準用量的指示,進而讓病患在治療期間額外花錢購買的營養品可以真正發揮效用。

心安營養與北醫聯合營養師服務 提供癌友營養照護計劃

李松欽表示,目前癌友要取得醫院專業營養師的諮詢並不容易,一半以上醫院需要醫師轉介也需要額外支付掛號費,即便到了營養門診,營養師也會因時間有限,通常只能做一般衛教,無法做營養評估及量身訂製營養處方。

為能解決癌友居家治療期間的營養支持,心安營養與台北醫學大學搭配專業營養師的服務,提供病友量身訂做的營養照護計劃:營養師針對癌友提供一對一的營養評估、開立營養處方及指導日常飲食,讓患者能更精準攝取需要的熱量和營養素,避免治療期間因產生營養不良而中斷治療,協助癌友治療達到最佳的預後效果。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參考資料:台灣癌症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