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放寬心!放射線治療副作用機率只有20%

癌症_累
  • 放射線治療種類繁多,在癌症治療中,比起化療,放射線治療產生的副作用較小,在縮小腫瘤的輔助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許多病患面對種類這麼多、又這麼大台的機器,會有害怕的心情,其實只要了解放射線治療的過程,就能放下懸著的心。

體內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是利用高能量X光穿透身體,進而破壞腫瘤細胞DNA、讓它們分裂過程中死亡,又稱「電療」,分為體外遠隔放射線治療,或是體內近接放射線治療。體外放療因為範圍大、能夠針對比較大的腫瘤使用,所以較常看到,體內放療則有腫瘤大小的限制,精準度也要求較高。

體內放療可以利用身體任何自然的管腔作為途徑,例如鼻咽、食道、子宮腔等,或是將穿刺針、管插入體內組織,將能放出放射線的物質準確輸到腫瘤細胞裡,避免傷害正常組織,特別適合多顆腫瘤的患者。但腫瘤只要大到6公分以上,因為輻射劑量的安全考量就不能使用。

使用體內放療的患者,雖然接受了比體外放療還要高劑量的輻射,但因為攻擊癌細胞的準確度高,通常不會有嚴重的疼痛或不舒服,頂多覺得植入的部分麻麻、微痛,或是因為麻醉而感到輕微的噁心想吐;通常用在頭頸癌、乳癌、子宮相關的癌症、甲狀腺癌、攝護腺癌等。

體外放射線治療

體外放療則根據不同的腫瘤位置,會用不同的儀器,先用電腦斷層掃描確定腫瘤位置,並在皮膚表面做好照射定位,固定好患者身體後才進行治療。

通常體外放療會分成傳統少劑量放射線治療、少分次高劑量放射治療、一次性高劑量放射線手術,傳統放療是目前最常用的,一週進行5天10~20分鐘的療效,大約持續1~2個月;這種放療跟體內放療是配合治療的方法,所以適用部分也相似。

分次高劑量放療則是治療肺、肝等惡性度較高、惡化程度快的腫瘤,包含轉移的腫瘤及原發腫瘤,限制在3公分以下、但無法開刀的小腫瘤,多用在攝護腺癌、乳癌;一次性的高劑量放療則是用在手術危險的部位,等於用放療取代手術,像是腦瘤、聽神經瘤、腦下垂體瘤等。

放射線副作用

因為放射線照射部位單一,不會有全身性的副作用,只會在照射位置產生一些變化,平均副作用產生機率大概在20%左右。

  • 頭頸部癌症:口乾、嘴破、皮膚發炎
  • 乳癌:外觀皮膚破損
  • 肺、食道:有發炎現象,包含肺炎、食道炎、心包膜炎等
  • 肝、胃等腹腔腫瘤:腹瀉、腹痛、消化道潰瘍
  • 子宮、膀胱等骨盆腔腫瘤:頻尿、腹瀉、血便、血尿

延伸閱讀

「43°C溫熱化療」救下胃癌末期患者!

聽到這兩個字就害怕,癌症「化療」真的有用嗎?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