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國泰綜合醫院婦女醫學部婦科主任兼婦癌中心主任黃家彥指出,過去,子宮內膜癌手術的標準做法包括「腫瘤切除」和「完整淋巴結摘除術」。這種手術方式雖然能提供完整的腫瘤分期資訊,確保癌細胞未擴散,但同時帶來許多副作用,例如:下肢嚴重淋巴水腫、淋巴囊腫、感染風險增加等等,這些併發症可能對患者的生活品質造成長期影響。因此,更精準、侵襲性更小的手術方式——「前哨淋巴結切片技術」是臨床上另一個較新的手術選擇,它也可以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前哨淋巴結切片技術」是什麼?
黃家彥說明,淋巴系統是腫瘤細胞擴散的主要途徑之一,當癌細胞開始轉移時,第一個受到影響的淋巴結稱為「前哨淋巴結」。如果前哨淋巴結沒有癌細胞,則其他淋巴結轉移的機率極低,因此,只摘除前哨淋巴結就能準確評估癌症是否轉移,而不需要進行完整淋巴結摘除術。
前哨淋巴結切片技術最早是應用在皮膚癌與乳癌,後來擴展至婦科腫瘤領域,成為子宮內膜癌與子宮頸癌手術的重要輔助技術。黃家彥表示,這項技術是透過顯影劑標記淋巴結,並輔以特殊影像技術(如螢光顯影或放射性示蹤劑)來精準定位前哨淋巴結的一項方法。
前哨淋巴結切片技術有哪些優勢?
黃家彥指出,根據研究顯示,前哨淋巴結切片技術對早期子宮內膜癌病患的好處很多,包括可以降低術後下肢淋巴水腫風險,也就是患者不再全面摘除骨盆淋巴結,有效避免淋巴循環破壞。此外,可以減少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提高癌症轉移的偵測率;前哨淋巴結定位切片技術,也可偵測更多的陽性轉移淋巴結,有助於癌症分期與治療規劃。
黃家彥說,此項手術也並不影響癌症治療成效,根據大規模研究顯示,前哨淋巴結切片技術不會提高癌症復發率,它診斷準確度與全面淋巴結摘除術相當。
以一名 52 歲張小姐的情況來看,停經後 2 個月的她開始出現陰道出血,一開始她以為月經又來了,所以不以為意,直到她發現出血情形越來越嚴重,到醫院就診才發現子宮內膜厚度達 1.5 公分,之後進行子宮內膜切片,化驗結果呈現惡性,也就是所謂的子宮內膜癌。
張小姐接受了微創手術合併前哨淋巴結切片技術,術後的病理報告確認為第一期的子宮內膜癌,後續追蹤並沒有出現淋巴水腫的後遺症。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醫師:國泰綜合醫院婦女醫學部婦科主任黃家彥